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立德树人中师德的修与为
2018年11月29日 06:51:19 来源: 浙江在线 徐士元

  新时代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校是主体,教师是主角,师德是基础和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要弘扬高尚师德,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明德:立德树人的基础。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关系到立德树人的成效、教育事业的兴衰。

  高校立德树人,既要强调“德”在人的德、智、体、美、劳诸素质中的核心地位,德育在高校各项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教学、科研、管理都要服务于“立德”;也要明确“立德”是“树人”的一种方式,树人需要立德,立德才能树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决定了“立德树人”要立的“德”是社会主义所需的德。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崇高使命。

  高校立德树人,关键在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所谓言传身教,上行下效,教师作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其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师既要继承中国优秀师德传统,也要学习和实践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师德要求。教师既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也要修炼师德、践行师德。

  修德:立德树人的核心。高校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与时俱进的工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既要教师自律,也要师德规范他律,更要促进教师自律与师德他律的协同。没有教师自觉自律的态度,师德他律就无从落实,师德底线也无法保证,追求崇高更无从谈起;没有师德他律的监督和保障,就没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和师德底线的约束,教师就容易出现师德问题。师德自律的主体是教师,他律的主体是国家、高校和社会等。各主体既要各司其职,也要默契配合,以达师德自律与他律的有效协同。

  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自律是基础,他律要完善。自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和理解师德规范的基础上,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为,是师德素养和行为效果的内因,是高校教师遵循师德规范、提升师德境界的重要动力,对教师职业角色的转换、为师奉献境界的提升、努力潜心育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从建立精准的教师选拔机制、优化实用的师德培养机制、健全严格的师德监督机制、完善科学的师德考评机制、实施有效的师德激励机制等方面完善师德他律机制。

  师德自律与他律有机融合、协同发挥积极作用,能有力推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健全、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推动二者协同,一是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无论是专任教师或是管理岗位等所有人员,都不能脱离育人这一根本要求;二是各主体同心同向、协同共进,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三是实现自律与他律良性互动。高校师德建设中,自律与他律的协同,需要二者的良性互动。通过师德教育、榜样激励、负面清单等途径,引导教师强化师德意识和实践能力。

  践德:立德树人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四有”好老师标准和高等教育“四个服务”的要求,并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这些重要论述,为高校师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校本资源融入长效机制,优化师德环境。切实强化学校文化建设,探索师德建设规律、有效载体和途径,增强师德建设的可操作性,形成本校师德建设的优势和特色。通过“强化校风、党政协同、完善规章、教育培训、丰富载体、评价激励”,构建“校本基础、职责明确、制度健全、教育引领、措施得力、确保长效”六维并举的“能用、管用、好用”的校本化师德建设机制,努力实现高校师德建设工作良性运行、实效明显、长期稳定。

  课程思政催化“三全育人”,细化师德途径。“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拓展,要求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教育教学主渠道,将师德建设工作融入每一门课程、每一项活动、每一类培训中去,提高师德建设各项措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共同满足教师和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要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校本化机制,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积极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十育人”的育人体系。

  履有为之责,求精准施教。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新时代的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应有既为“经师”又为“人师”的担当,应主动明担当之理、练担当之能、热担当之心、举担当之力、竭担当之诚。

  【作者为浙江海洋大学副校长、教授】

标签: 师德;教师;高校;新时代 责任编辑: 洪慧敏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