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医务人员用移动智能车为住院患者床边结算。
图为医务人员指导患者使用一体机挂号。
浙江在线12月1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苗)今年去医院看过几次病的人一定能很明显感受到,现在的看病流程、细节和过去不一样了。
在大城市,三甲大医院里挂号、缴费渠道越来越多,省时省力;在周边县市,向大专家求医问诊机会变多了,原本要跑到城市才能解决的毛病,在当地也能搞定。
这些细节改变的背后,是浙江医改的扎实稳固地推进,这让全省老百姓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2018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浙江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推广浙江“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成果,指出浙江这项工作发挥了示范作用,对全国具有重要借鉴意见。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浙江省在医疗卫生领域到底做了哪些工作?浙江人的就医体验有了哪些变化?来看看记者为大家做的梳理。
“最多跑一次”改革
让老百姓有更好的就医体验
最直观的改变来自于“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浙江省卫健委主任张平说,“最多跑一次”改革是省委、省政府的重点改革任务和中心工作,也是卫生健康系统自身改革的需要,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浙江省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包括十大就医便民惠民措施——
1、看病少排队。实现分时精准预约,每个时段精确到30分钟以内。多举措缩短排队时间,现场挂号排队时间不超过10分钟。
2、付费更便捷。提供现金、支票、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社会保障卡等支付途径。
3、检查少跑腿。检查项目由预约中心统一预约,尽量将各项检查预约项目一次性完成。
4、住院更省心。三甲医院推广日间服务,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日间手术将占择期手术的15%以上。
5、便民惠民服务更贴心。设立综合服务中心,提供轮椅等租借、小件物品寄存、资料打印、病历复印、相关证明审核盖章、医保政策咨询等服务。
6、急救更快速。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
7、配药更方便。实现处方系统与药房配药系统无缝对接,做到门诊取药“随到随取”。
8、母子健康服务更温馨。推广母子健康手册App,提供政策宣传、服务提醒、信息查询、健康指导、互动交流等母子健康服务。
9、转诊更顺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有转诊需求的患者预约专家门诊、预约辅助检查、联系住院床位,实行精准转诊。
10、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互通共享,积极发展远程医疗服务。
想到省级大医院看病?光是挂号途径就有诊间、电话、自助机、网站、手机端等,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能挂到大医院的号子了。医院普通、专科和专家门诊号源网上开放比例达80%以上,40%的号源优先开放给下级医院。挂号后直接提示精准到到院时间,再也不用把大把时间花在无效的等待上了。
而各家医院自助服务和移动支付、诊间结算的广泛应用,让缴费变成了一件简单的事情。
过去让大家诟病的检查、住院的繁琐,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也被优化为预约中心、入院准备中心,让大家减少麻烦,各项检查预约项目安排在一次性完成,而住院前的床位预约、入院前检查与缴费等都可以统一办理。
这样实打实的改变,发生在每一个省级三甲医院身上,来自浙江省卫健委的数据,公立医院早高峰排队平均时间压缩了一半,超过95%的三甲医院开展日间手术,各市成立一站式入院准备中心的比例达到98.51%,投诉沟通中心、检查预约中心及门诊综合服务中心设置率从34.82%升至98.53%,志愿服务实现医院全覆盖。
县域医共体
让县乡居民少跑城市大医院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周边县市,相比于城市,这里的医疗资源条件相对落后,可老百姓的看病需求并不比城市居民少,怎么让县乡居民也能享受到方便、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浙江省的方法就是推进县域医共体改革。
这样的改革首先出现在德清、东阳、淳安等11个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地区,它们都拿出了因地制宜的样板。比如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医疗集团。
“这就算一个‘医共体’,同时县域内非营利性民办医疗机构,也可以加入其中,为百姓提供全面的、个性化、接地气的医疗服务。”浙江省卫健委有关负责人说。
就拿德清样本作为例子,在德清,乡镇卫生院的角色有了非常大的转变,尤其是看病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像影像诊断、心电诊断、临床检验等资源中心,原本德清县内的各家医院都各自为政、同质化竞争,现在也被统一了起来,运行成本降低了,服务质量却更高了。仅2017年,德清县乡医疗机构通过分级诊疗签约服务信息系统双向转诊病人3733例,即病人可以在集团内医疗机构“流通”。
这样的医共体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什么?今年前三季度,试点地区基层门急诊和出院人次同比增长12%和22%,县级医院三四类手术例数增长10%以上,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5%,群众对医共体满意度达到97.8%,医务人员满意度达到94.8%。
很快,全省的县乡居民都能享受到这项改革的红利。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已经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的意见》,对全省县域医共体建设作出顶层设计。除19个市辖区外,59个县(市、区)年底前将全部出台实施方案。
从数字看医改
让居民得到真正的实惠
我们再从这些数字中,看看浙江医改给浙江人的影响。
互联网+医疗健康:为了让老百姓看病就医更加便捷,浙江实施了全民健康信息化攻坚战,推进省市县三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全省所有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网络联通和信息共享。为了减少群众下载不同医院APP的麻烦,浙江全省统一的公益性预约诊疗服务平台被升级建设为“浙江健康导航”平台,接入全省近500家医院的预约挂号服务,统一提供省级医院门诊叫号及检查检验报告查询服务,集成省内150余家医院和多个地市的互联网医疗服务门户,覆盖全省95%以上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它还能根据既往就诊信息和需求,智能推荐合适的医院和医生;浙江居民电子健康卡正在推广应用,群众可以用它来集成个人身份的实名认证、预约挂号、信息查询、(医保)移动支付、金融服务等智慧医疗服务。
浙江基本实现全省所有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网络联通和数据共享,现区域检验、影像、心电、病理共享的县(市、区)比例分别达90%、100%、99%和89%。
截至目前,浙江省预约诊疗服务平台接入医疗机构近500家,累计注册用户达1072万人,预约总量4831万人次,预约成功3435万人次,预约成功率71.1%。同时,加快推进与“浙里办”APP的对接融合工作。
浙江省分级转诊平台与杭州、温州、台州、嘉兴、湖州、绍兴、衢州、舟山、宁波、丽水等10个区域平台的对接,接入省转诊平台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达到321家。截至目前,全省转诊总量超10万笔,其中门诊转诊约9.8万笔,检查转诊377笔,住院转诊926笔,月均转诊量约5000笔。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升级,结合政务钉钉,打造医疗健康“掌上办事”服务。
医疗质量:目前全省共产生了81个区域专病中心、7个区域专病中心培育单位。经过5年的建设,区域专病中心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共有1050项技术通过引进或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另有560项技术经过自主研发进入临床应用,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方法。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年专门在我省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广浙江提升医疗技术和质量经验。
“三医”联动:积极稳妥地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降低药品耗材、检验检查的费用,宁波市、湖州市和11个县(市、区)率先开展了破除“以药补医”后的新一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各市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已超过100个,金华各县(市、区)、瑞安市、德清县等地实行了住院服务按病组付费改革,医保基金支出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医疗费用全年增幅总体控制在10%以下。
家庭医生:截至9月底,全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数达1709.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2.36%;老年人等十类重点人群共签约覆盖率达70.06%。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至每人每年55元,全省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7.49%;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达65.13%,血压控制率达64.61%;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64.61%,血糖控制率达56.27%。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