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安吉县天子湖镇高禹村,一排排带小院子的四层洋房映入眼帘,小区外道路干净整洁,苗木葱郁。出了居民区,农贸市场、老年公寓、农业园前新栽的果树林、正在施工的高楼,不远处,安吉高铁站项目建设工地热火朝天……
“你能想象吗?这里曾是安吉的‘北大荒’。”村党委书记李更正的话,让人很难与眼前这个像集镇的村庄联系起来。2010年李更正刚上任时,村集体收入仅13.5万元,而2018年这个数字达到829万元。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高禹村紧紧抓住位于两省三县交界及老镇区的区位优势,探索“所有讨论都参与、所有决策村民定、所有决定都签字、所有干部不碰钱、所有财务都公开”村级事务管理制度,引导村民参与“美丽事业”,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一个细雨霏霏的冬日,我们走进高禹,探索阳光村务给村庄带来的变化。
村里发放夕阳工程补助金。 图片由高禹村提供
醉枣还是开心果?下午还是晚上?
“两件小事”引发讨论
临近新年,高禹村有两件大事:为老人办一次百桌宴,给村民来一场村晚。
1月3日,因天气变化,高禹村临时召集村干部、村民代表、村会计、村监委成员、民主监督理事会成员等15人开会。下午4时,村委大楼2楼会议室,我们旁听了一场用河南方言主持的、热火朝天的讨论会——高禹人的先祖,大多在清末民初从河南等地迁入,全村共有姓氏174个,村里人人都会说河南话,反而不会说安吉方言。
“原本定在明天办的百桌宴因为下雨要延迟了,菜单也还没最终确定,我们再商议下时间、看看菜单,大家有什么意见?”李更正主持会议,开门见山。
“一共16个菜,按照村规民约中的喜宴标准,每桌成本控制在400元左右。我的建议是桌上最好不要摆酒,菜要烧透,吃饭的都是老人,要注意饮食安全。”村监委主任程林接过话头。
“酒水不能要,搞点饮料好了。”“这几天观望下天气,随时准备,哪天不下雨就哪天办。”大家讨论热烈。
“头菜醉枣,建议改成老人喜欢的开心果,讨个好彩头。”村民代表朱德富话音落地,获得大家一致赞同,负责百桌宴的村委委员常菲菲在菜单上立即做了修改。
……
“今年是第六届村晚了,往年考虑到安全因素都是下午办的,这次有村民提议在夜里办,大家怎么想?”李更正开启了第二项议程。会前,他就告诉我们,高禹的村晚定在腊月二十三——河南的小年。
“晚一点好啊,夜里舞台效果好!”“加上灯光、电子屏,费用怕是要增加不少哦。”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来。
“夜里效果好,那就夜里办。我去问了财务,原先预算一共1.2万元,换到晚上费用要再增加1.7万元。”李更正说。
……
会议结束,李更正在会议记录本上签了字,随后又向大家叮嘱道:“今天的商议结果,散会后大家在村里的微信群里都发一下,让村民第一时间看到。”
村里无论大小决策,村民都会参与制定?面对我们的疑问,李更正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但也不是一向如此。
2007年,高禹村由东阳村、和平村、四庄村合并而成,成为安吉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村庄,刚合并那几年,村民对村里事务漠不关心。2011年,全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干部提前几周就开始忙着通知,终于召集了百余名村民参会。针对1500万元的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资金,会上向村民征集意见,村民们的回应却显得事不关己,“村里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只要不让我们老百姓掏钱、不违规违纪就行。”
为了让百姓齐心参与村务,近年来,高禹村先后组建了村监委、民主监督理事会,并通过每年的村民代表大会、每月的民主理财会、每周村班子会议、“一事一议”等制度,鼓励村民参与村规民约、酒席减负、小区管理自律公约等系列制度的创建,做到所有决策村民定、所有讨论可参与。
高禹村举行百桌宴,村里给老人发红包。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 张卉 摄
干部不碰钱,村报送到家
村事“晒”在阳光下
每周五是高禹村的财务付款日。1月4日恰逢周五,村会计王银凤正忙着做年终结算。早上9时许,我们推开她的办公室,一进门就被整柜的蓝色文件夹吸引了目光。这抹蓝从柜子中溢出,蔓延到窗台,又整整齐齐摆了一列。问了才知道,这些都是高禹村2018年各项事务的报账清单。
“在我们村,所有干部不能碰钱,我们实行‘村账镇管、组账村管’,村委和47个村民小组全部实行网银支付。”王银凤说,这几年,村里各大项目涉及到的征迁款数额大,村物业、农业、养老等产业也不断壮大,钱怎么花、花在哪里,都有一套严格的财务规范。
王银凤转身从柜子里拿出一摞报账清单,翻开其中一张。这是12月7日的报账清单,上面详细列出了11月农业排灌电费、计生孕前检查组织租车等费用。我们发现,清单上的签名中,除了常规的村干部、会计和村监委人员之外,还有雷顺义、黄甲祥等5位村民的姓名。“这5位村民是民主监督理事会成员,每月村里的民主理财会都会邀请不同成员参与,确保理账清账在阳光下运行。”王银凤说。
原来,为了让村民对村财务有更清晰的了解,2017年8月,高禹村从47个村民小组中推选了52名村民组成民主监督理事会,村民们在开展工程监督、清账理账、建言献策等村务工作中,逐渐打消疑虑。“他们现在是村里有名的‘挑刺团’,作用大着呢。”王银凤笑着说,前不久,家住丰和苑小区的村民发现,小区新栽种的绿化苗木种植稀疏,因此拒绝在报账清单上签名,直到苗木补种完成。
如今在高禹,人们常说村里没有“秘密”,也正是因为老百姓心里有本“明白账”,干部和群众之间才逐渐建立了信任感。对于这个说法,70岁的村民周学安深有体会。
来到老人的新居时,天色微暗,他正坐在家中看电视,桌上摆着一张12月份的报纸《高禹村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周学安曾担任合并前的东阳村村长。说起这些年村里的变化,老人感叹不已。令他感触最深的,既有眼前日新月异的农村新面貌,还有愈加公开、公正、公平的村务制度。
“那时候宣传手段少,只有公告栏、广播,村里大事小事基本还是干部定。”周学安说,如今村里公开的事务很细致,从项目工程到村规民约、从财务账单到志愿活动,村民都能通过村报、电视、微信等方式及时获取。
周学安按了下手中的遥控器,电视跳转至清廉高禹页面,列出了党务、财务等各类公开栏目。而桌上的报纸,是村里为不会用手机的老年人特意制作的。“每月15号邮递员送到家里,村里的新鲜事都在上面。”周学安说。
记者在高禹村采访。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李世超 摄
年轻人留下了,老人安度晚年
事要商量,福要同享
在高禹蹲点的两天,我们遇到了形形色色的村民:清晨匆忙赶去镇工业园区上班的年轻人,抱着小孙子去农贸市场买菜的妇女,傍晚走到村电影院看电影的老夫妇,夜色中巡查小区治安的志愿者队伍,正在准备村晚排练的妇女艺术团……最常见到的,是人们脸上的笑容。
关于高禹村的村务管理制度,镇上曾做过一项调研。天子湖镇党委副书记金鸣告诉我们,当时,他们走访了1094户农户,占全村总农户数的72.07%,这其中,90%以上的村民为自己是高禹村人感到自豪。如今,高禹村务管理模式已在安吉全县推广。
采访中,人群中一老一小的故事,让我们印象深刻。
22岁的大四学生杨平,戴着新潮的细框架眼镜,满脸朝气。交谈中我们得知,去年10月他考上了村后备干部,目前正在村里经营的天禹物业公司实习。“上大学前,我连村委在哪里都不太清楚。”杨平害羞地说,大二暑期,他报名参加村两委组织的“春泥计划”,与村里的大学生志愿者一起走进农家,熟悉村务,参与村务讨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以前总想去大城市闯一闯,可现在发现家乡就有广阔的舞台,也能干出一番事业。”杨平说,这几年村里陆续成立了物业公司、引进了农业项目,新集聚区临近镇工业园区,回村创业就业的年轻面孔越来越多了。
午饭后,村老年公寓休息室里人气很旺,十几位老人正在看电视。同行的村干部告诉我们,这里是全省最大的村级老年公寓,住着180多位老人,大多都是村里的拆迁户。
得知有人来采访,75岁的卜男英拉住我的手,满脸笑容。“我跟老伴住在这里很好,40多平方米的房子,厨房卫生间什么都有,可以自己烧菜也可以去老年食堂吃。”老人说,他住进来前交了2万元的押金,现在每个月只需交150元的物业费。“儿子也快住进新房了,他很孝顺,平时经常来看我们。”养老中心楼下就是村级幼儿园,老人们闲暇时可以看看孙辈们嬉笑玩闹,别有一番趣味。
距离农历新年还有一段时间,高禹村已掩盖不住丰收的年味。
1月8日,高禹村首次为835位老人举办百桌宴,给老人分发了近百万元的大红包。为了见证这个幸福的时刻,当天,我们再次来到高禹村。这天中午的村民广场上,100张圆桌分列排开,老人们像过春节一样开心热闹。
站在舞台上,李更正通过麦克风,向大家汇报了去年村民共同创造的成果:2018年,高禹村集体收入达到829万元,其中通过物业承包、农业项目招引、老年公寓承接社会养老服务、出租农贸市场和房屋等经营性收入超400万元……
在村民们的一片掌声中,冬日的村庄,生出新的蓬勃希望。
妇女队伍在姐妹议事站讨论美丽庭院评选事宜。
【浙江新闻+】
大家的事要大家商量
高禹村党委书记 李更正
我年轻的时候在外面做过企业,管理的员工有百来号人。2010年,我担任高禹村党委书记。那时恰逢美丽乡村建设,我心里非常清楚,高禹村地广人多,如果不把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怎么解决人的问题?我们先从村班子、党员队伍入手,统一思想,规范例会等村务管理制度,每年开展两次党员民主评议活动,和不合格党员谈话,督促改正。另外,村里的酒席减负、公共场所禁烟、禁放烟花爆竹等村规民约和倡议,都由村党委班子和党员们带头执行,在群众中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例如公共场所禁烟,我们班子成员从不相互递烟到自己戒烟,身边的村民看在眼里,也会跟着做,效果就很好。
高禹村是合并村,村里担任过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干部有18位,进过村两委班子的干部有62位。为了形成“所有事情都商量”的制度,我们通过选举,推选出88位村民代表,另外又选举了52名民主监督理事会成员。
我们还聘请在外经商办企业的能人、回乡的老师、退休返乡的老干部等组成了乡贤理事会,组织妇女队伍参与垃圾分类等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工作,培养了一批熟悉农村、热爱农村的大学生。
如今,村里党员、代表、乡贤、妇女、青年这五支队伍,人数已超过千人。民心凝聚,乡村才能振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