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1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石天星)古语有云:“礼失求诸野,善在黎民。”
一群人,行走阡陌间,访寻各地最会说方言的人,用纸笔记录、用音像摄录,终于在2018年年底推出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浙江项目首批语保成果——“浙江方言资源典藏”(第一辑),丛书共16卷,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将于3月上市。
来自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王洪钟教授是浙江语保的首席专家,也是该丛书的主编之一。他说,方言体现的是我们的民族性与地域性,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根脉。说着相同方言的人,会有旁人无法体会的心有灵犀与默契,留住方言就是留住乡愁,“因为方言里有着普通话无法传递和表达的妙处”。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在学者们看来,方言,无时不刻不在解答这些哲学上的经典之问。
方言发音人 选择标准高
2015年以来,每年暑假,来自浙江全省各高校方言学专业的教师们都会组成多支语保专家团队,分赴全省各地进行田野调查。2015年,他们试点调查了杭州、金华等12个方言点,2016年调查了长兴、定海、东阳、海盐、丽水、宁波、浦江、庆元、衢州、瑞安、嵊州、遂昌、天台、余杭、乐清、诸暨等16个县市的方言点。他们要用文字和现代的声像技术对各地方言资源进行音标转写、记录和保存,将其编著成一本适合普通读者阅读、视听的图文音像方言书,“让百姓回味乡音,让游子排遣乡愁,让游客体味乡韵,让官员体察乡情”。
每到一地,语保专家都要会同当地语委通过当地媒体招募方言发音人4名,分别是老年发音人男女各1人、青年发音人男女各1人,再另外寻访若干“口头文化发音人”,展示当地丰富的方言口头文化,如歌谣、谚语、谜语、歇后语、顺口溜、隐语、吆喝、故事、曲艺、戏剧等。
方言发音人,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当地人。
“第一,要口齿清楚,像年纪大的发音人,不能找掉了门牙的,说起话来容易漏风;第二,文化水平不能太高,不然受普通话影响太大,说着说着就冒出普通话的表述来了;第三,家里至少三代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这样,说的才是原汁原味的生活语言。”王洪钟话语幽默,但也流露出一些担忧。专家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年长的发音人还好找,年轻的发音人就不好找了。“因为,现在能讲相对地道方言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酷暑摄录忙 辛苦但暖心
在长兴,一位叫乔纪良的老人看到了媒体上寻找长兴方言发言人的消息,第二天就去县教育局报了名。
乔纪良家有个小孙女。每次他接孙女放学,都想跟孙女说长兴方言,但孙女根本听不懂,还会对他说:“爷爷,要讲普通话!”
到底该不该教孙女说方言呢?乔纪良这回豁然了:方言,是需要保护的语言资源呀!
2016年7月9日,他接到通知到县图书馆会议室参加面试。经过和其他几位老男发音人紧张的面试PK,第二天,他被录取了,当天就开始了录制工作。
“从7月10日至30日,整整20天,我们经历了长兴最热的日子。”对此,乔纪良十分难忘。
一开始,方言发音人是在语保专家住的酒店房间进行纸笔记录,因为时间紧,晚上常常得加班。为了保证记录的准确性,专家们常常让老乔一遍又一遍地发音,又一遍又一遍地校正,直到准确为止。
此后,大家进入长兴龙山中学开始录音录像。时值盛夏酷暑,为了保证录音录像的质量,不能开空调,连扇子也不能扇。室内最高温度有时达到40℃,坐在椅子上一会儿,就全身汗湿了。
一开始录制时,乔纪良很不适应——连吞口唾沫也不行,如果不小心有“吧唧”的声音,又得重录。乔纪良说,发音看似简单,实则很难。一边忍着高温,一边还要挺直腰板,保持形象,同时还要确保发音准确,不能咽口水。此外,还得细看对面的提示板,目不斜视。“当时,浙江科技学院的语保专家们每天吃着快餐,热得头发都湿成一缕一缕的,中午也不休息,日以继夜地工作,有时为了一个字要反复校正十几遍。看到他们这么投入,我这点困难又算什么呢?”老乔感慨道。
还好,经过几天的摸索,乔纪良和语保专家们都找到了录制的规律和窍门,进度也大大加快了,终于在20天后顺利完成了长兴方言的摄录工作。
那个夏天,语保专家张薇带着6岁的女儿初初,一同经历了3个语保点的方言调查工作。每天早上,初初帮着擦洗工作用的桌椅,负责提醒发音人保持正确坐姿;晚上,语保专家们整理材料,初初就自己看书、画画。而初初唯一的特权就是在摄录场地搭一个地铺,累了可以随时睡觉。
老男发音人应大叔见到初初时很惊讶:“张老师,你们干这活也不容易啊,孩子这么小就拖出来了!我一定好好配合!”之后的日子,应大叔不管摄录场地多远,总能按时赶到,还把他的两个孙女带来与初初做伴……
老女发音人张阿姨不愿意收下辛苦录制一天的劳务费用,她推辞说:“张老师,这钱给孩子买点吃的吧,你们做这工作也挺不容易的!”
这样的暖心事,在方言调查过程中时有发生。
多彩浙江话 立体式典藏
浙江大多数人口使用的语言,都属于吴语。听上去纷繁复杂的浙江方言,其实分属语速、语调和用词不同的吴语。此外,全浙江还有100万人使用闽语,基本集中在浙江南方的一些县市。浙江西部的千岛湖附近,则分布着大量徽语人口。从南方迁徙而来的客家人和畲话,在浙江南部颇有活力。令人称奇的是,浙江还有大量北方官话的“方言岛”。从宋朝南迁到太平天国运动,从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南下到改革开放后大量务工者集聚浙江,浙江话中的北方方言就此丰富了起来。加之浙江地形多山,水系短促狭小,几千年来,方言互通与趋向统一的速度也极为缓慢,逐渐形成了“浙江话”多姿多彩的样貌。
浙江方言点极多,所以要用一套丛书起到“典藏”之效,必须制定统一的体例标准和规范,工作之繁杂不言而喻。
汉语方言本与农耕文明相伴相生,处在城镇化进程加剧的当今社会中,其处境的逼仄不言而喻。正因如此,学界的一批先知先觉才设立、推动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项目,利用现代声像技术对现有的语言与方言实施抢救性记录、保存。
“浙江方言资源典藏”丛书,由此成为全国首个以“省”为单位编写出版的语言资源成果。2018年年底,来自全省的语保专家团队已完成69个县市的汉语方言调查。丛书第一辑16册包含长兴、定海、东阳、海盐、丽水、宁波、浦江、庆元、衢州、瑞安、嵊州、遂昌、天台、余杭、乐清、诸暨等地汉语方言调查点的研究成果,即将于2019年3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第二辑和第三辑计划于2019年年内出版。
纸质图书内容包括方言概况、语音、词汇、语法、话语、口头文化等,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翔实,具有十分珍贵的方言语料价值。同时,纸质图书还融合立方书技术,以二维码的形式呈现各调查点语保专家团队采录的相关音视频,创新方言资源的呈现和保存模式。只需扫一扫二维码,读者就能零距离感受各地方言。
浙江省语委办已部署在2020年前完成浙江省88个汉语方言调查点的调研成果——“浙江方言资源典藏”丛书(共88册)的出版工作。全省88个方言调查点,一点一本,力图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浙江方言的独特韵味和地方特色。
一起呵护 “土著语言”
石天星
在方言消失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重新认识方言保护的意义。
2019年被联合国定为“国际土著语言年”。方言的活态保护与传承,正成为世界倡导的主流。
在方言保护界,流传着许多传奇。多年来,节目主持人汪涵还有另一个身份——语言保护者,他个人出资搭建团队对湖南各地的方言进行搜集研究和声像记录,进行数据库整理后,无偿捐献给湖南省博物馆作为人文类史料保存。
他说:“哪怕在500年之后,有一个年轻人听到了祖先用这样的声音描述当年的生活,他感动了,为了那滴感动的眼泪,我也要坚持做下去。”
推广普通话与传承方言并不矛盾。因此,有识之士都主张,要尊重方言、爱护方言,营造容许在非特定场合自由使用方言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
“浙江方言资源典藏”丛书的责任编辑包灵灵说,丛书并不打算成为束之高阁、只供方言学者们查阅的小众学术书,而是要努力走向市场,成为“让所有对方言感兴趣的普通百姓都能触及”的大众图书。读者可通过新华书店、浙江大学出版社天猫旗舰店、各网络书店等渠道购买,也可与浙江大学出版社市场运营中心联系购买,单册定价48元。
由当地人用当地话讲当地的人和事,相信这样一种充满亲切感的方式,将引导人们重新认识方言的价值,进而建立对母语文化的自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