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早上,舟山网友“随意的风”在抖音上晒出一段渔民双手捧着一条大鲳鱼的视频,称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鲳鱼,有10斤重。
“我一生都没见到过。”
“我捕鱼这么多年也没有见过。”视频中,有人惊叹说。
当天中午,网友又发了第二条视频,视频中,这条大鲳鱼已经被分解成一块一块,满满当当的装了一大盆。“十斤重的鱼王,变成一块一块,晚上开吃。”
根据网友发布的视频,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徐善良说,眼睛不像是银鲳,应该是“斗鲳”,如果真的是捕捞的,应该在南海。
“斗鲳是一个俗称,最早是从东南亚进口的,尾巴短短的,跟视频里很像。它的学名叫中华鲳,国外有些称为鹰鲳。斗鲳在广东一带比较常见,像湛江市场的话,五六斤重的斗鲳就蛮多见的,脸盆大的斗鲳也能见到。”
“如果是在舟山海域捕到这么大的斗鲳,属罕见,与海洋气候气象异常,鱼类分布变化有关。”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生物教授赵盛龙初步判断这是一条银鲳,但是也有可能是一条中国鲳。
银鲳是舟山最常见的经济鱼类,色泽洁白,肉质肥嫩,肉多刺少,个头从一二两重到一斤多重,常见的是一斤重左右。
中国鲳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和银鲳相比,中国鲳体型相对较大,但是鱼尾较短,鱼身更加肥厚。
赵盛龙说,朱家尖海域也曾捕捞过中国鲳,多数的中国鲳个头都在7、8两重左右。最大个体记载40厘米(全长),常见20厘米。
在舟山,还有种鲳鱼,体型大,体重在一斤多甚至两三斤以上,舟山人称为“长鳞婆子。”
“长鳞和婆子都是一种鲳鱼,叫灰鲳,雄的叫长鳞,雌的叫婆子。灰鲳一斤重以下的味道一般,如果是一斤半以上的,那味道叫美了,肉质敦厚。”
徐善良说,长鳞和婆子过去认为是灰鲳。实际是翎鲳,因为舟山灰鲳很少,基本上都是翎鲳,两者很相似。区别在于灰鲳上唇长下唇短,翎鲳上下唇一样长。
“我们曾经做过调研,发现宁波路林市场上灰鲳很少,销售的长鳞婆子实际上就是翎鲳。舟山海域的翎鲳分布比较多。”
听说这条鲳鱼王当天就被剁成一块一块吃掉后,赵盛龙觉得有点可惜,说这么大的鲳鱼,如果能到科研人员手里的话,就能够出一篇论文,创一个世界记录了,我们能够通过它的耳石、脊椎骨等等测算出它的年龄。
“现在要估算它活了多久,真不好估算,鱼类都是越到后期长得越慢,目前有记载的是一条大黄鱼,活了29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