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22日讯(记者 余雯雯 方力)“我和爸妈一起看电视时接了个电话,对方说,系统查到我父母长时间没走动,是不是有什么情况?没想到,我一挂电话,母亲就一通抱怨,说以后这种电话不要接。”这是杭州市人大代表赵霞讲述的一件关于养老方面的“小事”。
“其实,这个智能监控设备的初衷是好的,如果老人长时间不动,就会有电话拨进来询问情况。”赵霞说,通过母亲的反应,她才知道,老人们其实对这种“智能服务”压根不买账。“这个智能监控只是根据人有没有走动来监测,然后用打电话的方式来询问,单一又低效,对老年人来说很不方便,也带来了困扰,导致我母亲现在看到这个电话号码,就像躲推销电话一样。”
赵霞的母亲83岁,父亲93岁,对于养老,她有不少感触。杭州市“两会”上,她带来了一份《关于智慧养老如何真正落到实处的建议》。
杭州市智慧养老服务在2010年开始萌芽,目前已发展至全融合的“智慧养老”3.0时代,以“智能化服务、大数据应用、全流程监管”为宗旨。杭州一直是全国智慧养老的领跑者。
经过10多年时间发展的杭州智慧养老体系,服务和设施等各方面,是不是真正被杭州的老年人接受,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赵霞建议智慧养老“回头看”。
赵霞花了不少时间对杭州的智慧养老体系进行了调研,发现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智慧养老缺乏完善的标准体系,导致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市场定价混乱无章、资源浪费等问题,阻碍了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也难以推广宣传; 智慧养老项目团队缺乏专业人才;智慧养老系统需要更加人性化,并在实践中真正落实。“当老人真正遇到问题,如摔倒或昏迷,系统如何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及时应答,‘最后一米’如何保证及时监控,这些都是需要思考解决的难题。”
对此,赵霞也提了她的建议。
比如制定一套适合居家养老的服务标准,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制度;鼓励各大高等院校开设老年护理、健康管理、康复治疗等养老服务专业,定向培养青年专业人才等。
“智能和科技只是手段,前端开发团队应该加入医疗护理团队,只有让懂行的护理人员加入,才能输入老年人的真正需求,丰富养老设备、提升产品功效,在普适性的基础上加入个性化服务,这样才能让养老服务实实在在以人为本,赢得人心。”赵霞还建议政府加大对智慧养老服务项目的投入,扩大宣传力度。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