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红包惠及2.5万户家庭。”2月22日下午,杭州将发放育儿补助的相关新闻在微群热转,引发广泛关注。
杭州今年将首次向同一对夫妻生育二孩、三孩,且新出生子女户籍登记在杭州的家庭发放育儿补助。拟向二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5000元,向三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20000元。
潮新闻记者了解到,实际上,自2023年以来,全国已有多地落地补贴政策鼓励生育。为何多地真金白银奖励二孩、三孩家庭?我国人口目前呈现什么样的趋势?激发家庭生育潜能还有哪些问题待解?潮新闻记者就此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邓仲良,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杨成钢。
鼓励生娃
多地真金白银出实招
潮新闻记者梳理媒体公开报道,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以来,已有云南、山东济南、辽宁沈阳、黑龙江哈尔滨等多地发放“真金白银”,通过发放生育津贴和育儿补贴、加强住房保障支持等措施鼓励生育二胎、三胎。
云南省印发《云南省生育支持项目实施方案》中提及,2023年1月1日起,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家庭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家庭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其中二孩补贴2000元、三孩补贴5000元。
同是今年1月,山东省济南市发布《济南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给予本市户籍20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600元育儿补贴,直至三周岁。
辽宁省沈阳市出台《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对夫妻双方共同依法生育三个子女的本地户籍家庭,三孩每月发放5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止。
黑龙江哈尔滨印发的《哈尔滨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按政策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家庭,每孩每月发放500元育儿补贴;按政策生育第三个子女的家庭,每月每孩发放10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子女3周岁。
随着各地“催生”红包落地,群众怎么看?潮新闻记者随机采访了多名育龄妇女。“朋友圈里,今年生二胎的家庭不少,多一笔补贴多一笔收入。”浙江杭州陈女士认为,“尽管红包不大,也是政府摆明了鼓励生育的态度,相信今后鼓励政策会越来越多”。
山东济南二胎家长王女士则表示,“补贴并不能直接提升生育率,作为孩子父母,还会关注到住房、医疗、教育成本”。此外,部分网友表示“不敢生,出于孩子成本考虑。一个孩子从小培养到大成本200万元”。
政策背后
不容忽视的生育率下降
“当前,我国当前人口生育率呈现低靡态势,2022年人口数量比上一年减少85万,已经出现了人口规模负增长。”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杨成钢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期各省份陆续发布2022年的人口数据中也透露出出生率下降的普遍趋势——数据显示,江西、甘肃、广西、海南、贵州等省份的人口出生率较上一年呈现下降趋势。
此外,还有多个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近几十年来首现负增长。以河南省为例,2022年全省出生人口73.3万人,较上一年减少6.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2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安徽和甘肃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是多年来首次转负;浙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0.04‰,已处于人口自然负增长边缘。
“人口负增长趋势会在2023年年底至2024年出现拐点,但是它提前到来了。”杨成钢说,受疫情影响,这一情况已提前到2022年底出现。“老龄化严峻会增加社会养老负担,少子化则会造成未来劳动人口短缺。”杨成钢认为,必要的劳动力规模,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政府才会出台系列政策鼓励支持生育。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邓仲良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实际上,我国从1975年左右开始,总和生育率已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在1980~1986年左右有短暂上升。
在邓仲良看来,我国已步入人口转型时期,中国人口规模大,这也意味着人口转型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都会直接影响劳动力供给。”实际上,无论是政策研究者,还是政策制定部门,促进人口合理增长和优化人口结构,推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协调已经成为共识。
激发生育潜能
还有哪些问题待解?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育龄妇女持续减少。2022年,我国15-49岁育龄妇女人数比2021年减少400多万人,其中21-35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减少近500万人。这组数据的背后,既是人口结构的变化,也是居民生育意愿出现下降趋势的体现。那么激发家庭生育潜能,大众还需要什么?
在杨成钢看来,尽管各地生育红包纷纷落地,补贴相对于养孩子成本只是杯水车薪。照顾二、三孩,不能仅仅依靠父母辈代际支持,还需国家卫健委出台系列婴儿照护公共服支持,补足育儿短板。此外,尤其是要在生殖保健、就业帮扶、社会保障等方面关爱生育女性。
“从二胎到放开三胎,当前生育意愿降低和养育孩子的时间、精力投入、经济成本增加是社会所面临的现状,因此中央也出台了多个文件降低生育、养育成本,如提高普惠型教育资源比重、加强生育医疗费用保障、发放补贴鼓励生育等。”邓仲良认为,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目前中国经济正转向高质量发展,自动化技术应用广泛,智能制造等大数据应用场景不断出现,生物、信息等领域新技术前沿不断被拓展,这对未来劳动者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生育意愿也从数量向质量转变,激发家庭生育潜能应回归到教育本身,尤其是基础教育。“未来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意味着我们对孩子的培养,从小就要适应技术前沿的变化,基础教育做得越好,未来孩子社会适应能力就会更高。”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