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高校就业不如技校?大学生结构性矛盾如何破解?

字体:
—2023—
03/13
09:25:41
2023-03-13 09:25:41 来源:都市快报 记者 邵婷

  大学生打螺钉没什么不可以 有些高校就业甚至不如技校

  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 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 大学生也要转变就业观念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58万人,再创新高。

  然而,一边是就业难,一边是用工荒,毕业生和企业同时感慨:遇到合适的怎么就这么不容易?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就业”也是代表、委员们非常关心的重点议题。

  就业难、门槛高,高校应届生“毕业即失业”的担忧如何化解?大学生该不该去做基层工作?

  今天的“全国两会,我也有话说”,我们和大家聊聊两会里的“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打螺钉没什么不可以”

  就业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最近,“孔乙己文学”火了一把。

  原因是有些年轻人将“学历”比作“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觉得如果自己没有上过大学,一定能心安理得地去打螺丝,而苦读多年,无法接受从事学历门槛低的工作。

  孔乙己“照进现实”,反射出年轻人的生存压力和焦虑情绪。

  不少代表委员建议年轻人放平心态,从基层做起。

  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总裁董明珠就直言:大学生打螺钉没什么不可以。

  她说,“现在就觉得好像是拿了个大学文凭,我就应该坐在办公室里,其实聪明的人应该走基层。你到基层历练了以后,你真正能学到很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也建议,一方面,在找工作时要怀有一颗平实之心,结合自身情况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从最基本的工作、最基础的环境做起,这是职业道路的起点,可以为今后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西安财经大学校长方明建议,进一步优化完善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提供支持企业发布职位、筛选简历、参加招聘会、主动联系毕业生、与毕业生线上互动交流等个性化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丁华锋建议,高校可探索“双元制”教学模式,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的充分就业。简单地说,就是校企双方一方负责理论教学,一方负责实操培训,双方均是教学主体。

  高校就业甚至不如技校?

  专家建议采取“订单式教育”

  一边是大批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一边是企业的“用工荒”,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如何产生?

  对此,记者专访了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

  金维刚表示,高校专业应根据经济发展做出设置。但目前从整体上看,高校专业设置调整跟不上社会发展,二者出现了相对脱节。

  “现在毕业生不包分配了,都是自主择业,所以学校这方面压力就比较小,对于学校来说,只要负责学生完成学业后能够毕业就可以了。”

  金维刚说,一些冷门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明显很困难,但是在高校中这些专业仍然保持以往的招生规模持续招生;还有一些热门专业,报考学生一拥而上,这些都会造成招生过剩。

  “现在有些高校就业甚至不如技校。”金维刚解释道,技校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采取“订单式教育”:学校通过对接企业,根据需求设置专业和招生人数,通常是采取订单式的招生培养方式。劳动力市场上需要什么专业,技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所以技校的学生毕业后的去向通常都比较明确,毕业生就业率是常年保持在95%以上,有些技校毕业生甚至供不应求。”

  他认为,应加大职业教育的比重,对普职比进行适当调整。现在来看,普通中学的占比还是太大,社会上的观念相对传统保守,认为孩子一定要上大学,但对所学专业毕业找工作的问题认识不足。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对于许多人来说,上大学变成主要是获得大学学历文凭的一条途径,而不是真正以学习符合社会需求的一技之长、学以致用为导向。

  金维刚建议,在中学职普比进行必要的调整之后,可以相应加大职业技术院校的建设,为职业中学和技校毕业生提供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应打通职普之间的壁垒界限,让职业中学和技校毕业生也可以选择参加高考,为这类学生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

  结构性矛盾如何破解?

  听听业内人士怎么说

  一位互联网大厂经理告诉我们,部分毕业生可能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但也不能完全责怪学生。

  “有时候是市场环境给他们的一种信号。因为我们会有‘幸存者偏差效应’,学生从各种渠道得到的信息都是高薪,就会自己代入进去,但他们看到的可能是一些头部的情况,并没代表行业的平均水平。”

  杭氧集团是国内空分行业的龙头企业,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金持民说,“对我们集团来说,特别需要能够‘沉得下心’的人才。我们欢迎更多毕业生能到制造业来,脚踏实地,干出一番事业。”

  “要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从多方发力,多措并举。”

  金维刚说,首先高校需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对于本校专业的实际就业状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估,根据社会需求来合理地设置专业,对于那些毕业后就业率较低的专业进行必要的调整。

  其次教育部门也要加强对高校专业设置的指导,同时要对高校专业设置和就业情况进行评估和督导,改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工作。“有些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数据虚高,对社会产生误导,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加强管理”。

  不仅如此,大学生们也要转变就业观念,以务实的态度寻求就业机会,不要幻想一步登天或一步到位。在大学毕业后不一定要到大机关、大企业、大城市去工作,可以先从基层单位或岗位做起,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大学生;就业责任编辑:孙婧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