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你好,我姓包,叫包根发,是一个尿毒症病人,我想要感谢一群人。”
电话那头,是一位老人的声音,“他们像亲人一样对待我和其他病人,在我病情极其严重的时候把我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给了我生活的希望,所以我要感谢他们。”
本期健康周刊要讲述一个医患故事。日前,一位尿毒症患者找到晚报,想通过晚报表达自己对一群人的感谢。于是记者跟着他走进嘉兴市中医医院,见到了他要感谢的那群人——血液透析中心的全体医护人员。
命悬一线,医院连下两次病危通知书
“多亏了医护人员积极抢救,我才能捡回一条命”
上周四上午,78岁的包根发躺在血液透析中心的病床上,一边接受着透析治疗,一边向记者讲述自己的故事:“我在这里接受治疗已经两年了,这里就像我的第二个家。”
时间倒回2021年4月。
患慢性肾脏病多年的包根发,病情突然加重,被诊断为肾功能衰竭,也就是尿毒症。
“站不起来,没力气讲话,整个人都软了。”回想那时,绝望和痛苦历历在目,他伸出两根手指对记者说,“医院连着下了两次病危通知书,虽然我已经70多岁了,但还是害怕得不行。”
血液透析中心主治中医师王向晶对包根发印象颇深:“患者来的时候严重心衰,伴有全身浮肿,以及血液毒素超标,整个人的机体功能非常差,可以说是命悬一线。”
尿毒症,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名词。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疾病,而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当慢性肾衰走到终末阶段,肾脏已经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导致体内的代谢产物和毒素、水分无法及时排出体外,进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威胁患者生命。
王向晶安慰老包:“虽然尿毒症听上去很可怕,但是目前的透析技术很成熟,病人如果能按时进行透析治疗,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调理得当,完全可以恢复到较为正常的生活状态。”
随后,包根发被转入血液透析中心,肾内科主任周奕菁立刻为他安排了透析治疗。
“我记得很清楚,从2021年4月14日到4月17日,4天做了3次血液透析,病情才逐渐稳定下来。”包根发说。
之后,在医护人员的照料下,包根发的身体浮肿慢慢消失,能正常走路了,体重也从210斤降到了150多斤。
现在,每周二、周四和周六,包根发都要来医院进行常规透析。“我都是自己骑着三轮车来医院,不用再像以前一样麻烦别人。”说到这个,包根发很自豪,“多亏了医护人员积极抢救,我才能捡回一条命。”
两年时间,见医护人员比见孩子的次数都多
“和他们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
“小马护士、小杨护士、小丁护士……他们都是很好的人。”
血液透析中心实行轮班制,护士每天都会负责不同的病人,所以包根发和每位护士都很熟。从2021年到2023年,他和医生护士见面的次数比见孩子还多。
嘉兴市中医医院血液透析中心一共有39台血透仪,每周可以为上百名尿毒症患者进行透析治疗,病人们都把进行透析治疗称为“上机”。包根发第一次上机的时候,不小心把大便解在了床上。他觉得很难为情,但护士丝毫没有嫌弃,耐心地清理干净,“从那时候起,我就觉得他们很了不起。”
让包根发如此上心的一件事,在当事人护士马燕萍看来却再平常不过,“当时老包病情严重,照顾病人是我们的职责,清理干净是理所应当的。”
在透析过程中,由于胳膊上扎着针,患者不能轻易移动,时间一长,难免会感到无聊。护士们时不时会给他们量一量血压、血糖,陪他们聊聊天,这让包根发感到很亲切,“‘老包,你放心在这里治疗,我们都是你的孩子’,护士长夏苑莺曾经这样对我说,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眼泪都要掉下来了。两年来,他们一直照顾我、陪伴我,虽然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医护人员的陪伴下,包根发重拾生活的希望。
“老包比以前乐观多了,他还会给我们拉手风琴呢!”马燕萍告诉记者,在每年10月,透析中心会举办肾友会,组织医护人员和病人一起聚会联欢。这时候包根发就会凭借自己的手风琴才艺,成为全场的主角,也给其他病人带来鼓舞。
本职工作外,让患者享受生活的美好
“感谢他们带来阳光,我们会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嘉兴市中医医院肾病科成立于2004年,是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联体肾病专科联盟单位,成立后始终秉持“患者至上”的宗旨。近三年来,科室收治患者3200余例、门诊40000余例,年血液透析患者12000人次,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和精湛的诊疗水平,在广大肾病患者中获得良好的口碑。
“‘六个要’和‘三个一’是我们的服务宗旨。”夏苑莺向记者解释了含义,“六个要”指仪表要端正,语言要合适,操作要规范,技术要专业,告知要及时,回访要到位;“三个一”指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声问候。“正是基于这个宗旨,我们血液透析中心的医护人员对所有病人都会认真负责。”
一年一次肾友会,每月开展健康宣讲;基于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健康指导;通过各种方式,帮助患者克服对尿毒症治疗的心理障碍……一直以来,血液透析中心致力于让尿毒症患者也能享受到生活的美好。
“有的病人生日那天刚好在进行透析,我们就会为他们准备蛋糕,让全体护士一起为病人唱生日歌。”夏苑莺说,“我们希望在做好本职工作外,能给病人带来一些精神上的安慰,让他们在和病魔的抗争中看到生活的美好。”
今年31岁的俞女士和包根发一样,也是尿毒症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心治疗了两年多时间。去年8月,她30岁生日那天正赶上做透析。“我本来心情很低落,抱怨自己为什么会得这个病,没想到护士来到我病床前,从身后拿出了一个小蛋糕。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在精神上被治愈了。”
现在,俞女士已经克服了对尿毒症的恐惧,每天都积极地接受治疗,并且努力用乐观的心态和温暖的笑容给其他尿毒症患者带来欢乐,成了透析中心里的“开心果”。就像老包在肾友会里为其他人拉手风琴一样,他们都在嘉兴市中医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医护人员的影响下,发生了某种改变。
在与包根发告别的时候,他又一次对记者说:“感谢他们带来了阳光,我们也会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