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来杭州过“寒假”的冬候鸟们,也开始陆陆续续回老家了。
每年秋意正浓的时候,就有不少来自北方的冬候鸟,长途跋涉,迁徙到杭州西湖边,包括鸬鹚、鸳鸯、织女银鸥和普通秋沙鸭四个鸟种。
去年,第一梯队的鸬鹚,9月就来西湖报到,鸳鸯、织女银鸥也相继到来,秋沙鸭最晚。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还多了一个品种,白骨顶也到西湖过冬了。
西湖水大约是很养“鸟”的,经过一个冬天,这些冬候鸟一个个都被养得清秀水灵。
今年2月开始,冬候鸟开始陆续北归。
秋沙鸭“来得晚,去得早”,“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走得坚定又从容。与之相反,鸬鹚最早抵达西湖,最晚才肯离开,颇有点贪恋西湖美景的味道。
现在差不多是最后一波冬候鸟和杭州说再见了。
杭州不少摄影爱好者,都抓住了最后的尾巴,给冬候鸟留下今年最后的印记。
王卫国就拍下了临安青山湖里最后一波冬候鸟。
鸬鹚、苍鹭、白眉鸭是他和小伙伴们最近镜头里的主角。
黑翅长脚鹬行走缓慢,摄影师们都喜欢拍。
瞧,这只步履稳健轻盈,姿态优美,但奔跑和在有风时略显得笨拙。
恋恋不舍的白眉鸭,成群结队都还留在这里。
天气暖和起来,它们也待不了太长时间。
等这些冬候鸟走后,就是本地水鸟的天下了。
头一个回来“抢地盘”的就是夜鹭。
摄影爱好者告诉潮新闻记者,茅家埠附近水域有四五百只夜鹭,“它们等了一个冬天了,只要最后一只鸬鹚飞走,它们就会迅速回到外西湖、北里湖。”
新闻+
大批候鸟正在接力北迁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当下我国境内,大批候鸟正在接力北迁。
随着候鸟北迁进入高峰期,数十万只候鸟翔集嬉戏的画面在多地频频上演。
如何能够在鸟群中快速识别出候鸟的种类?
走进湖北武汉沉湖湿地,一起了解下候鸟观测的“黑科技”。
沉湖湿地的面积可以达到17.4万亩,相当于16000个足球场的大小。面积如此大,候鸟的数量非常多,如何辨别候鸟种类,单靠湿地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肯定远远不够。水域上的浮标,是一个个声纹采集器,可以收集鸟的鸣叫声,是沉湖湿地名副其实的“顺风耳”。
这些声纹采集器可以收录附近半径200米内的鸟叫声,并实时传送到后台的智慧系统,只要十几秒钟,就能迅速分辨出附近是哪一种候鸟。
除了声音采集系统,工作人员还在浮标上安装了高清摄像头,这种“千里眼”最大能达到40倍的变焦,实时传输的画面,也能识别出更多的鸟类,提供更准确、更翔实的数据。
每到候鸟迁徙季,即使不能身临其境,相信很多朋友也会被绝美的画面所震撼,随便截取一帧,都能当做电脑屏保。这样的大片究竟如何才能拍出来呢?如果去问摄影师,他会告诉你,秘诀就是离鸟群近一点。为了能够潜入鸟群不被发现,仿真鸟被发明出来。
工作人员以鸽子为原型进行了初次的建模尝试,结合中华凤头燕鸥喙部、翅膀以及腿部和尾部的特征,进行了10多次迭代,得到了和真实中华凤头燕鸥非常相近的三维数字模型。有了三维数字模型,就可以进行3D打印制造。经过努力,一只仿真鸟的雏形终于出炉,给它披上“毛衣”后,工作人员尝试让它们潜入鸟群内部,带来不一样的画面。除了真假难辨的外形以及水上追鸟的“功夫”,仿真鸟还配备了广角度的拍摄设备。
候鸟们一年两次大规模往返迁徙,虽是生命的本能,却也是鸟儿们生命周期中最为艰苦的时段,既要克服长途飞行的辛劳,又要面对大自然的严峻挑战,途中颇为不易。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