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磐安各地迎来浙贝母丰收季。“采挖时注意不要碰伤鳞茎”“加工温度控制在55℃左右”……昨天一早,在磐安蹲点调研的浙江农林大学博士生李悦前往新渥等贝母产区,现场了解田间收成,指导贝母烘干加工,给药农们送去科技服务。
中药产业是磐安“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年种植面积8万多亩,总产值约70亿元。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磐安整合县域中药产业创新资源,成立中药创新发展研究院,并与中国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在这项人才机制支撑下,每年10余个团队、30多名博士生进驻磐安,开展中药产业科研活动,提供科技服务。
药材“三分靠种、七分靠收”,产地加工是影响浙贝母品质的关键环节。传统“熏蒸+自然晾晒”的加工法,不仅生产效率低,还影响成品品质。这两年,磐安中药创新发展研究院联合驻磐大学科研团队等单位,针对这一产业共性问题开展专项科技攻关,成功研发“55+5”控温贝母加工技术,并迅速推广建成磐康制药等10多家中药材“共享加工车间”。浙贝母加工的工业化、标准化水平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较之传统方法提升五六倍,药材品质更有保证。
围绕中药产业,依托江南药镇,该县近年持续开展“揭榜挂帅”、合作共建科研平台等中药产业专项招才引智活动,推动与国内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成中药科技创新服务综合体、大健康研究院等一批科研平台,为全县中药产业发展注入“高智高能”,良好“药”效逐渐显现。
截至目前,磐安借助招才引智成功主持申报并实施《黄精优良种质快繁与高值化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等省部级科技项目6项,《杭白芍护肝保健作用研究》等市县科技项目8项,累计指导建成浙白术、东贝优良种质繁育基地560亩以及标准化栽培基地1.6万亩,帮助药企研发生产黄精人参茶等大健康产品10多款。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