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宁波老人花15万元买了100瓶“神药” 没想到竟是蒸馏水

字体:
—2023—
06/13
08:30:37
2023-06-13 08:30:37 来源:中国宁波网 记者 王晓峰 邹鑫 通讯员 杨熙瑾 沈迟晨

  不少老年人存在信息闭塞、渴望健康、认知较弱、防骗意识不强等“弱点”,有人因此将他们当成了“提款机”。近年来,假借养老之名实施诈骗的案件多发,已成社会一大“痛点”。今天(6月12日)上午,江北公安召开新闻通报会,通报了一起相关警情:不法分子将蒸馏水当“神药”卖,1500元一瓶,宁波一69岁老人一口气买了100瓶,花出去15万元……

  江北公安展示所谓的“神药”,实则为蒸馏水

  去年10月,江北公安分局慈城派出所接到报警,一对父子吵架,需要民警调解。然而,民警到场一了解情况,发现事情并不简单,这对父子的矛盾点竟在“药”上。民警获悉,老人从“病友”处得知,有一种名叫“粒子能细胞康复液”的药能包治百病,“友情价”1500元一瓶,“零售价”最高能到3000元。

  “老人自身患有严重基础疾病,因而深信不疑,一次性买了100瓶,总共15万。儿子觉得他被骗了,于是报了警。”民警说,他们拿了部分“神药”去检测。经专业机构鉴定,这是典型的“三无”产品,是假药。

  警方突击,查扣1000余箱假药

  随后,江北公安成立专案组,对案件进一步深挖。经过半年的侦查,一伙以黄某为首的生产、销售假药团伙浮出水面。

  “销售人员率先落网。据其交代,他们自称自家‘产品’已获得国际专利,疗效有保证……其实就是一套话术,专门忽悠老年人。”民警说,今年4月5日晚上,市、区两级公安部门协同作战,60余名警力在广东三市七区(县、市)开展集中收网行动,先后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1人,查扣“粒子能细胞康复液”1000余箱,共计2万余瓶,涉案金额达5000余万元。

  嫌疑人利用这根塑料管从桥底抽取地下水

  然后地下水到这些罐子里蒸馏

  “我们行动时,看到部分所谓的‘神药’就放在室外淋雨,说明假的,不值钱。”民警说,经查,2002年以来,黄某等人通过抽取地下水资源,进行简单的蒸馏消毒后,大批量制造没有药效的普通蒸馏水,包装成所谓包治百病的“粒子能细胞康复液”,通过网络平台和线下等形式,高价销售给老年人及重症患者,受害者涉及多个省份。

  目前,黄某等11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江北公安通报案件情况

  “嫌疑人虽然已落网,但我们查找受害人之旅有点不顺畅,很多老人仍不相信自己被骗了。这也是涉药品及保健品类养老诈骗的‘痛点’之一。”江北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说。

  养老诈骗,主要有几类: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以投资“养老项目”为名、以销售“养老产品”为名,以及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为名的犯罪活动。

  民警说,不法分子大多套用公司、店面这些“正规外衣”,一步步获取老年人信任,进而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同时,涉网、打擦边球等趋势日益明显。而免费诱惑、假借公益、虚假宣传、“专家”误导、熟人营销、“亲情”攻势,这些是不法分子常用手段。

  资料图:去年4—10月,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随着治理工作深入,养老诈骗如今也在日渐复杂化,最常见的就是和电信网络诈骗、传销等犯罪合流,“套娃”式陷阱频现。央视曾报道过一起案件,与江北此次破获的假药案极其相似却又有不同。

  央视报道的案件中,也是一家公司在销售一种自称能包治百病,返老还童的“神奇水”,1000块一瓶,6万多人购买,销售金额超过6亿元。但事后证明,这家公司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传销组织,用“能保健还能生财”的借口忽悠了一堆人,尤其是众多的老年人。而所谓的“神奇水”,也只是普通的地下水,成本可能还不到一块钱。

  资料图:民警在给老人科普养老诈骗犯罪相关知识点

  遏制养老诈骗,不仅相关职能部门要严执法,子女更应成为第一道“防火墙”。

  “当原本应作为亲密关系存在的伴侣、子女、朋友,在老年人的生活中缺失时,另外一个能占据此角色的人就很容易获得他们毫无保留的信任。如果这个人是骗子,那么老年人给出去的那份信任反而会带来危险。”民警说,子女多多关爱年迈父母,常回家看看并说说家常,不但能向老年人传递最新的知识和社会见闻,增强防骗意识,也能在第一时间获知他们的思想动态。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神药;诈骗;老人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不少老年人存在信息闭塞、渴望健康、认知较弱、防骗意识不强等“弱点”,有人因此将他们当成了“提款机”。近年来,假借养老之名实施诈骗的案件多发,已成社会一大“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