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科创精英赛总决赛最高奖励1500万元支持项目落地

杭州博士后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为杭州聚才引智

字体:
—2023—
08/10
09:48:21
2023-08-10 09:48:21 来源:杭州日报 记者 毛郅昊

大赛项目路演现场。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供图

  点燃创新创业的“新引擎”,需要高端人才注入科技的力量。8月8日,在全省最具创新活力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首届“大走廊杯”中国杭州博士后科创精英赛总决赛迎来了顶级较量:15个“高精尖”博士后科技创新项目亮相,7位重量级评委进行点评,15个项目角逐出金银铜奖,获得金奖的项目最高可获得1500万元的落地转化项目资助。

  青年英才带来多项硬核科技成果

  打破深潜纪录的深海仿生机器人、国际领先的图计算加速器、国际领先的阿尔茨海默病快速诊断技术、打破国外垄断的锦纶专用二氧化钛浆料制备方法……博士后人才团队带来的高精尖、前沿性、原创性的硬科技成果,致力于攻克“卡脖子”难题。而且,这些成果都具有高成熟度,能解决实际问题,让人眼前一亮。

  在比赛间隙,来自俄罗斯科学院的参赛选手们穿戴上他们研制的智能工业外骨骼,为记者现场演示产品如何帮助工人减轻负担。据选手们现场介绍,工人穿上这套外骨骼设备后,身后会多“长”出两条腿,“当工人半蹲时,骨骼会着地,为腿部提供支撑减轻负担。”团队负责人奥尔洛·夫伊戈说,产品是根据人体测量数据和生理特征设计而来,还能在频繁抬臂拿工具时缓解颈部和肩膀的压力。

  参赛项目聚焦实用性,推出高效产品。比如,浙大一院的参赛项目仅需抽取一管血,通过检测血液内细胞外囊泡的变化,就能判断出是否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多年的临床研究让该团队积累了足够的数据,他们的技术检测准确率已达到95%以上。

  与产业相结合也是本次大赛参赛项目的一大特点。浙江大学的博士后樊超通过在显示屏中加上钙钛矿量子点,能让屏幕有更丰富的色彩显示,与国外竞品相比,产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同时,他们建立了多条生产线,产品实现了量产。“我们了解到杭州正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展开布局,我们的产品将嵌入到车载屏幕中,那对我们而言,将是一片蓝海。”

  作为大赛评委,中国科学院创投副总经理、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副总经理陈浩为创新能力的提升感到自豪:“进入总决赛的项目都展现了高水平,而且贴近产品市场化,未来有望成为IPO项目。”

  大赛为博士后与杭州提供了交流、对接平台

  大赛不仅仅是智力间的比拼,更重要的是搭建了一个平台,让各方能够互相学习技术,促进成果对接。本次大赛吸引了100多家风投与金融机构、孵化器、概念验证中心代表参会。

  西湖大学的脑机接口项目能“翻译”人的脑电波,获得了总决赛金奖。项目负责人曹路刚领完奖,身边立刻围上了一群人争相与他交换名片,其中有来自高校的科研人员,也不乏众多投资者。

  “大赛让我们关注到了一批优秀的博士后科研项目。”海邦沣华创投高级投资总监尹成厚平时关注高端装备领域的新产品,当天,他捕捉到了想要投资的“千里马”,“一个研制扫描隧道显微镜的项目,他们把分辨率做到了原子级,同时,产品能对物体进行飞秒级的捕捉。我觉得这个产品应用范围很广,而且有较高的技术壁垒。我准备和该选手对接,寻求合作。”

  对于来杭参赛的省外项目而言,他们也想寻机和杭州的企业展开合作。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后伍群芳了解到杭州这边创业环境好,政策丰厚,计划把项目在杭州落地。他相信自己的产品在杭州大有可为,“我们的模块化集成电源,不仅可以应用在航天领域,也可以在民用领域进行供电,比方说,离比赛地点不远的阿里巴巴的数据中心服务器就需要大量供电。我们希望能和有需求的杭州企业展开更多合作。”

  赛后将推出更多

  针对博士后的人才服务

  大赛已经落幕,但是对博士后创新创业的支持不会停歇。博士后从科学家转变为企业家,产品从赛场走向市场,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平台的孵化培育。

  对博士后个人而言,本届大赛获得金奖的,将有机会享受最高C类人才授权认定的政策。另据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管委会科技和人才服务局局长潘学冬介绍,博士后人才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工作,交满3年社保,在享受市里博士后生活补贴的基础上,还可以享受40万元的生活补贴。

  同时,为进一步在博士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多维度开展协同合作,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包括杭州在内的15城人力社保局成立了博士后科创联盟。

  对博士后的科研项目来说,杭州也借本次大赛为契机,成立了杭州博士后成果转移转化中心。该中心由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管理委员会、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共同发起设立,将建立博士后科技创新成果库,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为参赛项目进行服务。该中心计划在杭州人才会客厅上设立“博士后技术转移转化”专区,集成果发布、供需对接、信息咨询等功能于一体,为海内外博士后提供全天候在线服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杭州;人才;科创责任编辑:孙婧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