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增殖放流救助放归 守护自然生态之美

字体:
—2023—
08/16
09:00:54
2023-08-16 09:00:54 来源:潮新闻 共享联盟·婺城 戴翔 记者 陆欣 沈立

  8月15日上午,在全省面积最大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婺城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金华市和婺城区相关动物保护部门,增殖放流数千尾棘胸蛙成体及蝌蚪幼体,同时,放归了画眉斑鸠等被救助鸟类10余只。

  在地处南山深处的沙畈乡水碓基村,工作人员将棘胸蛙幼蛙及蝌蚪幼体,分批投放在12公里流域内,随着溪水荡起一道道涟漪,这些山水精灵,回归了本该属于它们的大自然。

  “我们这次放流区域也是经过了科学的选址,在有棘胸蛙分布的地方,我们就放流它的蝌蚪,在没有棘胸蛙分别布的地方,我们就放流它的幼蛙,这样可以保证它的成活率。”金华市婺城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工作人员任丽莹说,棘胸蛙又名石蛙,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其生存需满足“清、静、凉、爽”的条件。近年来,受滥捕滥杀以及干旱断流污染等各种因素影响,野生棘胸蛙逐年减少,步入濒危物种行列。

  金华婺城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唐韵表示,这批棘胸蛙是人工驯养的子二代,通过这次放流,补充了棘胸蛙的野外种群数量,促进了水生生态系统的修复,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近年来,婺城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设立长期监测样地,使用红外监测仪、无人机等数字化设备,拍摄到穿山甲、黑麂、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等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同时,保护区还建立网格化救助保护体系,全域动员,全员参与,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加强。目前,已初步形成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和生态系统变化监测网络,有效保护了野外物种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生态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