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一家农家乐里的“长三角一体化”

字体:
—2023—
08/28
10:39:14
2023-08-28 10:39:14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顾亦来 通讯员 李雨婷 陆丽君

  山塘老街上,还没到11时,宝林私厨就忙碌了起来。平凡的工作日,上下两层15张桌子几乎都是满座状态,10多个工作人员在店里四处忙碌着。

  从一家勉强维持生计的小商店,到如今大放异彩的农家乐、民宿,短短5年时间,平湖市广陈镇山塘村宝林私厨的老板娘陆爱红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人人都羡慕北山塘,村里的人也基本都出去了,只剩下零星的几家小店,还都是老人看店。”陆爱红口中的北山塘是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的山塘村。

  同为“山塘”,一桥之隔,跨越了浙江与上海,陆爱红所在的广陈镇山塘村,俗称“南山塘”。

  在2016年之前,两个山塘“同名不同命”。

  经济上,“南山塘”每年村集体收入不到百万元,“北山塘”基本保持在300多万元;环境上,“南山塘”就是传统的农村景象,没有贯通的水泥路,也没有亮到家门口的路灯,村里小道杂草丛生,而“北山塘”郊野公园、枫叶岛等景区风貌秀丽,村里的环境也随着景区的发展变得干净整洁;社会治理上,“南山塘”因地处偏僻,管辖力量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而“北山塘”依托景区管理,基础设施完善,社会治理水平突出。

  “北山塘乡村旅游发展得如火如荼,而我们这里的老街房屋破败、道路破损,商店也基本关了,只剩下零星的几位老人留守。”如何让山塘凤凰涅槃?不仅是陆爱红,也是村党总支书记金建东思考的问题。坐在山塘桥的桥墩上,看着对岸房成景、人如织的热闹场面,金建东知道必须向对方看齐,而一家之力有限,若是能联合“北山塘”共同发展,必定能取得“1+1>2”的成果。

  但南北山塘分属浙沪两地,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如何突破行政区划的刚性约束?毗邻党建成了破解之法。“我们两地名相同、地相近、人相亲,一直以来交流频繁,联姻更是不少,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金建东说。经过两镇共同努力,南北山塘于2017年10月建立了全国首个浙沪联合党支部——山塘联合党支部,这也是全国首个具有长三角一体化特征的“毗邻党建”模式。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那一年,两个山塘村又联手开启了“明月山塘”跨省景区的共建模式,统一老街风格,合理布局产业。两地通过友好交流,决定统一规划实现错位发展,“吃在南山塘,住在北山塘”成为当时两地协同发展的独特密码。同时两地经营主体也实现抱团发展,成立了“毗邻农家乐(民宿)联盟”。

  “两边都同步发展了,你看,以山塘老街为核心,都是白墙黛瓦观音兜,连山塘河两岸的风貌都统一了,又回到了以前江南水乡的样子,来这里的游客也越来越多。”陆爱红的丈夫陈保林看准时机,辞掉了在上海的工作,回来跟妻子商量,把家里“岌岌可危”的小卖部重新装修改造,尝试经营农家乐。原本的小商店面积小,不够用,夫妻俩就把自己家的一楼和二楼全部腾空,一楼放上8张餐桌成为大厅,二楼则改成了5个包厢,陈保林还特意去学了手艺。

  就这样,山塘村第一家农家乐——宝林私厨,诞生了!

  “没想到生意特别火,特别是节假日都供不应求,村里毗邻发展的路子走对了,我们开农家乐也开对了。”陆爱红说,多年下来,她已经有了很多上海固定客源,有不少客户还成了“老朋友”。现在,她一年的营业额能达到300万元左右,是村里小有名气的“致富先行者”。

  70多个业态齐聚“明月山塘”,“我们南北山塘的各个不同主体之间还会相互介绍客源。”陆爱红说,协同发展的新模式下,南北山塘不光没有形成恶性竞争,反而相互交流、共同提升,形成了良性循环的新局面,2022年共接待游客超8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027万元。

  正是这样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让陆爱红“越干越有信心”。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农家乐;长三角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