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杭州这条体育场路,真的很体育

字体:
—2023—
10/12
14:54:25
2023-10-12 14:54:25 来源:橙柿互动 记者 吕磊

  在杭州的市中心,横亘着一条马路,叫“体育场路”,除了每日穿梭的车流,这条有“体育”二字的马路,也流淌着杭州这座城市的运动血脉……

  故事要从1928年说起

  1928年,杭州要办两件大事。初春,杭州赢得了上世纪20年代第四届全国运动会的举办权。与此同时,杭州也正在积极筹备第一届西湖博览会。

  一场是体育盛会,一场是经济、文化盛会,那也是北伐胜利后当时中国的两件大事。全运会能够提振国民之精神,西博会能够刺激经济,振兴文化。

  当时的浙江省主席张静江如果能够看到95年后的今天,第19届亚运会正在杭州举办,看到不同肤色的各国运动员和朋友在这座城市里交流竞技、游玩购物,看到这么多设施一流的现代体育场馆,看到科技智能的赛博朋克之城,他会泪目吧。

  要知道,那年举办全运会,杭州连块像样的场地都没有。

  当时的杭州,毫无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经验,再加上国内没有先例可以借鉴,一个字,难。

  张静江心里明白,要想成功举办全运会,需要体育专家。

  1929年9月的一天,一位皮肤黝黑的年轻人站在了张静江面前。

  此人叫舒鸿,个子不高,却气度不凡。舒鸿毕业于美国春田大学(即现在的斯普林菲尔德学院)体育系。1925年,舒鸿回国,参与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裁判员组织——中华运动会裁判会,并在1927年至1928年间,担任会长。他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批被国际组织认可的国际裁判,并被吸收成为美国裁判协会正式会员。

  他显然是筹备这次全运会不二人选,张静江直接委派任务:“比赛场地是当务之急,全杭州随你选,看中哪里,给你哪里。”

  “第四届全运会筹备处”在杭州马坡巷正式挂牌,清代大思想家龚自珍就出生于这条小巷。

  舒鸿先找到当时位于金衙庄的一个田径场,那是由浙江武备学堂的操场改建,是杭州城最早举行体育赛事的地方,地方不错,可惜太小。

  他又找到位于南山路、湖滨路近三万平方米的省公众体育场,但要举行全运会,体量还是不够。

  最终,舒鸿在梅登高桥东边停下脚步。他看中了大营盘。

  南宋时期这里就是屯兵之地,清朝时又是左宗棠楚军的营盘,军队常在此操练。从周边有陈衙营、莫衙营、头营巷、大营前等地名也可推测,这一带都是军营所在。

  大营盘地形开阔,有近9万平方米,显然是举办全运会理想之地。

  这个时候,离全运会开幕还有半年,时间紧迫,驻扎的军队迅速撤走,舒鸿采取边设计边施工的策略,带领工人夜以继日地建造体育场馆。

  体育场路中山北路至武林路一段,是繁华的武林商圈

  体育场路和中河高架相交,对面左侧是省体育局大楼,右侧是杭高、大营盘体育场(今全民健身中心)

  舒鸿又叫工人用碎石铺出了一条汽车道,东起宝善桥,西至梅东高桥(今为梅登高桥),这条路最初叫“大营前”。1930年2月,大营盘体育场(今杭州市体育中心,老杭州人习惯叫杭州市体育场)竣工。

  据《杭州体育百年图史》的数据,这座体育场包括田径场、足球场、棒球场、篮球场,还有5座网球场。

  体育场路的一条支路同丰弄,往里走是胭脂新村

  舒鸿晚年定居天水桥(今胭脂新村一带)

  1930年4月1日,杭州迎来了高光时刻,大营盘体育场万头攒动,场内可容纳一万二千多人的看台,座无虚席。与会者有14省7个特别市以及各地华侨代表队一共1640名运动员,规模远超前三届。

  杭州体育场的大门

  这次大会比赛项目男子组有:田径、游泳、全能、篮球、排球、足球、棒球和网球8个项目。女子组首次设锦标,项目有:田径、篮球、排球、网球4个项目。得到了前后来观赛的13万观众的一致赞扬。

  作为中国人首次全权自行操办的一届全运会(前三届都是有西方国家参与的),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形式上,都让人感觉焕然一新,堪称是中国体育史上的一个分水岭。

  第四届全运会还出了一位田径明星——刘长春。他一举拿下100、200、400米三个冠军,杭州无疑是他的福地。

  刘长春

  两年后,家国蒙难,他单刀赴会,只身前往美国洛杉矶参加第十届奥运会,成为第一位正式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

  如今,历经近百年,杭州市体育中心依旧是杭州市民运动健身的场所。

  1931年,为了铭记本次大赛的盛况,大营盘前面那条砂石路经批准被命名为——体育场路。

  历经近百年的拓宽、延伸,最终呈现出今天的规模。

  体工大队

  1997年,国内和新加坡合拍的电视剧《真命小和尚》热播,很少有人知道,在片中出演四大武林高手之一的阮丹萍,现实中正是从省体工大队走出来的武林高手。

  省体育局大楼

  1960年3月,省体工一大队成立,就设在体育场路153号,紧紧挨着大营盘体育场,里面有篮球、排球、网球场,举重、乒乓球、拳击馆等等,从这里走出了楼云、吴小旋、占旭刚、孟关良、罗雪娟、叶诗文、孙杨、汪顺等二十多位世界冠军、奥运冠军,有“奥运冠军的摇篮”之美称。

  对浙江体育人来说,这里曾是竞技体育的圣地,50年来,共走出了5个奥运冠军、85个世界冠军、132个亚洲冠军和567个全国冠军。

  阮丹萍也是其中之一。1988年至1993年,阮丹萍连续拿过六届全国孙氏太极拳剑比赛冠军,1990年被国家体委授予“武英级运动员”。 1993年全国武术锦标赛中又获得女子团体冠军,集体少林功法冠军。

  阮丹萍

  阮丹萍是临安人,7岁习武,9被省队教练发掘,进入省体工大队,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

  “当时武术队一个队差不多30个人左右。整个体工队是四五百个人。”阮丹萍回忆。

  1977年,10岁的阮丹萍跟着教练来到了体育场路的省体工大队,开始了自己17年的职业运动员生涯。

  4人1间,就住在体工大队里的宿舍。每天早晨出操,上午到文龙巷小学上文化课,下午继续训练。

  “关在里面,只有星期天一天休息。”

  上课,训练,上课,训练,上课,训练,封闭式训练,每天早晨6:00起床,晚上9:30睡觉。

  日复一日枯燥而辛苦地训练,是每一位冠军的必经之路。

  1990年,阮丹萍和队友去北京亚运会参加开幕式表演

  “苦的时候肯定是苦的,我们夏天一个队20多个人,要跑到黄龙,跑到灵隐寺再回来,拉练,你说苦不苦?肯定有苦的,但是那种苦已经忘记掉了。”武术队就在现在的杭州市体育馆的后面训练,羽毛球跟武术是一个馆。

  说到这个场馆,2000年9月,张国荣到杭州开演唱会,就在这个体育馆,还是阮丹萍的老公去接送的张国荣。

  “因为我们体工队当时最好的车子就这一辆奥迪,就用这个车子去接的,带他到西湖边玩啊什么的。”阮丹萍回忆一些当年趣事。

  运动员训练苦,但伙食好,吃的是体工队的饭菜,有专门的厨师,早餐各种各样什么都有。

  同届的队友里有个光头,退役后去了杭州市电力局上班。1982年,被张鑫炎相中出演了《少林寺》中秃鹰一角,一夜成名。

  “计春华是我们同一批的,他大我四五岁。他练的是鹰爪拳、三节棍这些。”

  计春华因为身体的原因没能继续走上职业运动员的道路,退役后就走上了演员的道路,直到2018年因病辞世。

  阮丹萍是1993年退役,那年,她27岁,水灵貌美。因为有非常好的武术底子,她也去了剧组演戏。

  退役后参演电视剧的阮丹萍

  如今的阮丹萍,平时还教教学生,一对一上课。

  “大前年,我那个学生拿了个健将,全国第四。”

  运动员这条路,除了自身的天赋,有一位好的教练、老师,至关重要。杭州出了这么多优秀的冠军运动员,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传承有序。

  如今的阮丹萍依然神采奕奕

  从省体工大队,走出了好多第一。

  新中国浙江的第一个全国冠军姜玉民。1959,第一届全运会,姜玉民在女子400米项目上,以破全国纪录的成绩为我省摘下全运会的首枚金牌。

  浙江第一位世界冠军傅春娥。1979年,在杭州举行的第一届羽毛球世界杯赛暨第二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上,傅春娥拿到了团体冠军。

  浙江首位男子奥运冠军楼云。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楼云首次完成了“楼云跳”,获得男子跳马金牌。

  这里还走出了李玲蔚、马晓春、占旭刚、陈桦、诸宸、夏煊泽、罗雪娟等一大批世界冠军、奥运冠军。

  2006年后,省级训练单位合并组件了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省队都去了萧山,原来“体工队”也隐入尘烟。这片场馆也正式改造成全民健身中心,面向广大市民群众。开辟了6片室内篮球场、21片室内羽毛球场、6张乒乓球桌,4片网球场(室内室外各2片),2片足球场,还有综合培训馆和国民体质检测中心等适合老百姓需要的体育综合服务设施,总面积达14000平方米。

  2006-2020年,近15年间,多少人都曾在这里打过羽毛球,打过篮球,踢过足球。这里算是杭州市中心最集中、最齐全的健身场馆。

  2021年,浙江省全民健身中心闭馆施工。

  如今的全民健身中心还是一片工地。未来,这里将迭代升级,总建筑面积达23万平方米,将成为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全民健身中心。

  俯瞰施工中的全民健身中心

  根据规划,除了新建的两个场馆外,其余场馆均会拆迁、重建。包括健身活动中心、智力运动中心、亚洲体育东部中心、智能体育运动中心、运动康复中心、科学健身指导中心、体育文化科技展示中心等“七中心”的体育超级综合体,可以提供游泳、网球、足球、篮球等数十项群众喜爱的运动。

  从大营盘体育场,到省体工大队,到省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场路153号,对于老一辈体育人来说更像是一个家,很多人从十来岁进队,就一直在这里训练、比赛、夺冠,在这里工作、结婚、生子,甚至退休后也住在以前单位分的房子里。整个人生,都交付在了这里。

  大马鞍

  1966年,马路对面兴建起一座全国唯一的马鞍形悬索结构体育馆,成为当时杭州市的标志性建筑,最初命名“浙江省体育馆”,后更名为“杭州体育馆”。

  杭州体育馆的白天和夜景

  杭州体育馆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保存完好的马鞍形悬索结构建筑。1969年正式落成,如今已被列入予以保护的五十年以上重要历史建筑。

  老杭州人都还记得,体育馆正门口有一排巨型石雕墙,矗立杭州籍世界冠军的铜像,洋溢着“世界冠军摇篮”的满满情怀。这里,也长期作为浙江男篮、杭州男篮的主场,见证过无数场激烈比赛。

  原先这一排都是体育用品商店,现在很多转移到了天水游泳馆

  2019年为了迎接杭州第19届亚运会,杭州体育馆进行了建馆以来最大规模的修旧翻新。除了馆顶悬索、前厅石柱、马赛克壁画、木扶手等完全保持原件、原型、原材、原色外,各项设施都做了全面加固、更新和调整,做到外形修旧如旧,功能迭代提升。

  亚运期间,这里是拳击项目场馆。

  天水池的日与夜

  离体育场路不远的小北门,是杭州游泳馆,杭州人欢喜叫天水游泳馆,造型独特,如同一艘风帆。

  杭州市游泳健身中心的前身是天水小学的天水游泳池。1999年,游泳池改建成为“杭州游泳馆(健身中心)”。

  除了游泳,在这里还能打羽毛球,打保龄球,项目很多。很多杭州伢儿的暑假,都是在这里愉快度过的。

  除了学游泳,这里还承担了杭州体育中考耐力项目游泳测试的场地。

  亚运会期间,这里将是水球项目的训练馆。

  羽星摇篮

  文龙巷小学可能是杭州最小的小学,它就低调地藏在十五家园社区里面,稍微不熟悉一点连校门都很难找到。

  因为十五家园靠近省体工队,这里也住着不少运动员,运动员父母又培养自己孩子成为运动员,都与文龙巷小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杭州亚运会开幕点火仪式,李玲蔚高举火炬出场,勾起无数人的回忆。这位上世纪80年代雄霸世界羽坛的“羽坛皇后”,如今担任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奥协执委会委员等要职的名宿,也起步于文龙巷小学。

  不仅如此,陈雨菲、郑思维、黄雅琼、王懿律、黄东萍、陈刚、张宁、龚智超、龚睿娜等羽坛名将也或多或少与这所小学有关。

  文龙巷小学的场馆

  1979年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的傅春娥,她家就住在十五家园,离她夺冠的体育场不过200米,可谓是家门口走几步就拿了世界冠军。

  退休后的傅春娥仍然住在体育馆附近,经常回文龙巷小学指导羽毛球启蒙教育,她还把孙子送到这里学习。

  两名文龙巷小学学生在练球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王小明、李矛、王跃平、黄伟成、程建煌等人为代表的浙江男队两度夺得全国团体冠军,以宋幼萍、桑燕琴、殷海晨、潘真理等为主的团体多次闯入全国前三,浙江羽毛球队跻身一流强队。

  其中,王跃平、宋幼萍、殷海晨、潘真理等球员均来自文龙巷小学。

  1987年,王跃平与宋幼萍退役,成为浙江省队教练。后来两人结婚,生下女儿王琳。

  父母是全国冠军,女儿是世界冠军,好家伙,一门冠军。

  从上世纪70年代到今天,每个十年学校都会走出一位羽毛球世界冠军。

  当年曾住在十五家园20多年的杭州本地人黄鹤,自己女儿就是文龙巷小学念的书,虽然女儿最后没有走上运动员的道路,但对这一带他再熟悉不过。

  十五家园原来的居民黄鹤回忆当年的亚运会

  “1990年北京亚运会那时候氛围很浓的,我在上虞春晖中学读书,孟关良和我还是一个学校的。晚自习结束以后大家就一起听收音机,中午食堂边上有个报刊栏,我们就跑去看海报,发布奖牌数。有一个事情我记得很牢的,中国奖牌数变成了亚洲第一。”黄鹤回忆。

  2010年,法国世锦赛,王琳勇夺女单冠军。3年后回到浙江队当教练,和父亲成了同事,不仅带队闯入全运会团体四强,还发掘出东京奥运会女单冠军陈雨菲。

  1983年,北京人民大会堂给文龙巷小学颁发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银质奖牌,如今是学校“羽星摇篮”荣誉馆的镇馆之宝。

  文龙巷小学羽毛球事业几乎与浙江羽毛球事业同步,校队只比省队晚几年组建,经过最初几代人的筚路蓝缕,后来人的传承发扬,终至大放光芒。

  不止体育场路

  体育场路很长,西到保俶路,再往西延伸,就是曙光路。但依旧延续了体育场路“很体育”的气质。

  体育场路西至这个路口,再往西,就是曙光路,但也一脉相承

  宝石山北,黄龙洞对面的杭州市陈经纶体育学校,诞生了无数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

  陈经纶体校靠近曙光路的大门

  陈经纶体校游泳项目尤其出彩,这个曾经培养出罗雪娟、吴鹏、杨雨、傅园慧和叶诗文等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的摇篮。前来学游泳的孩子不会接受传统意义上的“集训”,而是科学采取“走训”。一周7天,只有每天下午放学后的两个小时,小队员会泡在泳池里训练。

  俯瞰陈经纶体校

  每年夏天,陈经纶体校游泳馆、浙江黄龙体育中心包玉刚游泳馆都会人气爆棚,泳池里全是孩子。

  科学选“苗”,科学训练。浙江泳坛培养的,不仅只是拥有超常运动技能的运动员,更是一个文化知识兼备的人才。

  江南水网密布,浙江人爱水,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提到,每年农历八月钱塘大潮来时,善水的浙江人会搏浪吞波,弄潮儿的基因代代相传。

  杭州的群众性游泳比赛,每年多达十几项。比如,每年夏天的横渡钱塘江比赛。

  叶诗文就曾在这群游泳爱好者中。2007年,11岁的叶诗文已经完成横渡钱塘江,并获得了女子青少年组冠军。

  群众基础好,基数庞大,苗子就多,陈经纶体校开启夏季招生,1000人的选才名额,三天就能招满。

  2000年落成的浙江黄龙体育中心(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等),更是近年来浙江体育、杭州全民运动的标志性地点。

  黄龙体育中心也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足球项目比赛场馆和决赛主场。

  文脉风流

  体育场路又不仅仅只是“武”,它也很“文”。

  从文龙巷小学到陈经纶体校、黄龙体育中心,中间是省体工大、杭州市体育馆、天水游泳馆,在民间有“贡院金三角”一说。

  贡院说的就是当年舒鸿停下脚步的梅登高桥这个位置,边上的杭州高级中学,过去就是贡院。

  浙江清代贡院全图(摘自《百年名校——杭州高级中学》)

  1897年,在杭州举行乡试。乡试是省一级的考试,一般三年一次集中在省城贡院举行。乡试过了的叫举人,才有资格去北京考试。乡试发榜的时候,正值桂花飘香之时,因此被称为“桂榜”。又因发榜取寅、辰日,又称“龙虎榜。”

  杭州贡院所在地就是今天的杭高,是明清时期全省各府县举子们“秋闱”乡试的地方。浙江人文渊薮之地,上自官宦,下至升斗,都很重视学文和科举,向来是科举的大户。

  贡院一开始有4850间号舍,一个考生一间。不过,浙江读书人多,到康熙五十年,号舍已经有12000多间,可以容纳一万多人同时开考。贡院也成为当时杭城最大的建筑群。

  贡院号舍规模(摘自《百年名校——杭州高级中学》)

  每逢科考大比之年,上万名学子云集杭城,要住宿要吃饭,要车马舟船,贡院周边也催生了“考试经济。”

  他们到了杭州,大多会首选贡院附近一带安顿,因此,以贡院为中心,从青云街、长宁街,东到三角荡文昌阁,西到横街观桥、清远桥,南到仙林桥、五福楼、长庆街,西南到登云桥、有玉桥一带,商铺林立,帷幕云连,形成了相当繁荣的“考市”。 

  老体育场路比较窄

  弥陀寺路口还有一条老体育场路

  从一条体育场路,我们可以读懂这座城市,品味这座城市不同凡响的一面,它为何武能冠绝三军,文能诗采风流,读书人多,武状元也多,进可以居庙堂之高为国为民,退可以处市井巷陌修身齐家。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在杭州,在体育场路,百年来,他们一代代都做到了。(新莓汇正能量稿池)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杭州;体育责任编辑:孙婧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