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第六届世界青瓷大会在浙江龙泉开幕。
“海贸明珠——漳州圣杯屿元代海船遗址水下考古成果展”也正在同步展出。
前不久,国家文物局发布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其中发掘出龙泉青瓷数量多达1.6万余件,震惊了考古界。
时隔700多年,这些宝贝首次重回故土展出。今天,潮新闻记者走近这些海贸遗珍,近距离感受它们身上的历史文化印记。
花卉图案到五线谱纹,700年前销往海外的龙泉青瓷流行这些样式
今天我们使用的碗碟形状风格各异,700多年前流行的图案样式是什么呢?
从漳州圣杯屿沉船出水的大量龙泉青瓷中,也许能够找到当时的流行趋势。
“经考证,圣杯屿沉船可能是一艘元代时期从温州港出海前往东南亚的民间贸易商船,船上的器物以生活类瓷具为主,反映出龙泉窑瓷器外销并渗透到普通大众生活的景象。”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孙键告诉潮新闻记者。
步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排青釉瓷碗。有的光滑亮泽,有的印刻着花卉图案。
漳州圣杯屿沉船出水的元青釉刻划花印花瓷碗 潮新闻记者 金檬 摄
“刻划花是龙泉青瓷最常见的装饰方法之一,这些花卉图案也是中国传统纹饰中最典型的图案,有吉祥的寓意。”龙泉青瓷博物馆讲解员介绍。
潮新闻记者看到,展陈的不少瓷碗内壁刻划弦纹,给人一种随意感。还有的瓷碗、瓷盘的图案更丰富,内壁模印牡丹、莲花、菊花等缠枝花卉,或是折枝花卉、双鱼纹,体现出元代晚期龙泉窑产品的“流行风向”。
漳州圣杯屿沉船出水的元龙泉窑青釉刻划花瓷碗 潮新闻记者 金檬 摄
看来,那时的外国友人也钟爱中国传统花卉图案样式。
在展出的高足杯上,还能看到灵动的五线谱纹,上面点缀着如跳动的音符一般的图案,成为圣杯屿元代沉船水下遗址的时代标签。
“五线谱纹是中西方文化相结合的纹饰,当时也是为了迎合海外市场的需求所做的改进。”讲解员说。
漳州圣杯屿沉船出水的元龙泉窑青釉印花高足杯 潮新闻记者 金檬 摄
龙泉以生产青瓷著称,庞大古代窑址支撑起了著名的龙泉窑。
据考证,龙泉青瓷诞生于三国。宋元之际,龙泉窑青瓷的烧制进入鼎盛时期,经过历代窑工的智慧和技巧,这里烧制出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青瓷,青瓷“绚烂之极,复归平淡”的审美境界正符合宋代美学思想,客观上也促进了宋代青瓷的发展。南宋时龙泉烧制出晶莹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更是让龙泉青瓷的发展达到顶峰,前后辉煌了数百年。
龙泉青瓷,见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
双鱼洗,菊花碗,五线谱高足杯,印花瓷盘……
这些龙泉瓷器,刻划花纹依然清晰可见,点点斑驳的痕迹,诉说着一段跨越时空的历史故事——
大约700年前,一艘满载龙泉青瓷的古代商船留在了暗礁丛生、潮汐变幻莫测的漳州古雷圣杯屿海域,船上装载着碗、盘、盏、碟、洗、高足杯、香炉和罐等龙泉窑青瓷。
2010年,该海船的相关遗物进入水下考古人员的视野,经过考古调查队十余年的不懈探测、发掘,逐渐揭开了这艘“沉默”七百多年商船的“神秘面纱”。
演示龙泉青瓷如何捆绑固定用于运输 潮新闻记者 金檬 摄
据初步科考,该艘沉船发掘出水文物标本约1.7万件,其中99%为龙泉青瓷。“这在以往的沉船考古中并不多见,也说明了在元代晚期龙泉窑青瓷外销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孙键说,元代的龙泉青瓷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占比非常高。“我们做统计的时候发现,尤其是南宋到元代的这段时期,中国输出的瓷器品中龙泉青瓷占比最高,它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被带往全世界,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在诸多成果的背后,漳州圣杯屿沉船遗址的考古发掘也经历了重重困难。孙键告诉潮新闻记者,相对来说,圣杯屿沉船的水域比较深,潜水作业的时间受限,且水下泥沙、碎石多,水下作业难度较大。“今年我们连续进行了半年的考古发掘工作,才取得了这些成果。”
展出的漳州圣杯屿沉船水下考古发掘工具 潮新闻记者 金檬 摄
此外,圣杯屿沉船遗址的考古发掘通过科技创新、设备改良实现了低能见度下水下考古精细化发掘,极大提升了我国水下考古发掘技术水平。
孙键表示,这次考古发掘运用了水下摄影拼接、数字化三维模型等创新方法,因此取得的成果相对比较丰富。另外,还开展了多学科的合作,对瓷器的产地、瓷器包装的形态、船体的构造等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近期,我们将公布阶段性的考古报告。”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