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2月29日,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纪念暨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表彰了30个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和60名先进个人。来自浙江的第25、28批援马里中国医疗队队长余仁桥,第13批援纳米比亚中国医疗队队长房连强,第19批援中非中国医疗队获表彰。1968年以来,浙江先后向马里、中非、纳米比亚派出医疗队,一批批医务工作者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在非洲大陆挥洒热血和青春。让我们走进这些获表彰者的别样人生故事,从中感悟他们的坚守与担当。
仁心仁术,讲好中国故事
——记第19批援中非中国医疗队
浙江在线12月30日讯(记者 郁馨怡 沈烨婷 通讯员 谢震宇)12月29日,站在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纪念暨表彰大会领奖台上的王宝祥激动不已。
他是第19批援中非中国医疗队队长、嘉兴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刚刚与队友一起圆满完成为期18个月的援中非医疗服务工作,回到祖国。王宝祥代表全体队员接受“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的表彰。“这份荣誉是对我们援外工作的认可和鼓励,全体队员无愧于祖国的重托。”王宝祥说。
2022年6月,第19批援中非中国医疗队开始援建工作,先后派出12名队员,其中11名队员来自嘉兴,涵盖内科、外科、眼科、妇科等各学科。一年半的时间里,医疗队完成门急诊服务2.49余万人次,中医药诊疗服务1.07余万人次,实施辅助检查5000余人次,引入医疗新技术、新项目10余项。全体队员被中非共和国授予“军官勋章”或“骑士勋章”。
中非共和国属于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公共卫生基础相当薄弱。
到班吉友谊医院工作的第一天,热浪和患者一起涌来,嘉兴市第二医院麻醉疼痛科医生张才军觉得自己来对了,“他们需要我们。”
但现实问题接踵而至。频繁断电导致医疗设备故障,药品储备极度短缺,疟疾等疾病肆虐……援外医疗的路有多难,医疗队就有多努力。
一位5岁患儿的眼科手术需要全身麻醉,而中非并没有小儿麻醉专用药品,甚至连一根幼儿的气管导管都没有,只好把外科引流管改造成气管导管,又想办法借来一个儿童简易呼吸囊,最终为患儿施行了静脉全身麻醉。
“医生,帮帮我。”当地居民里奥拿着其他医院出具的腰椎CT报告,拄着拐杖来找王宝祥。王宝祥邀请嘉兴市第一医院放射科医生王佳参与会诊。多学科联合会诊是嘉兴市第一医院正在开展的诊疗模式,可为病患提供最优治疗方案,这次援非他们把领先的诊疗模式带到了当地。
一看CT报告,王佳察觉出报告结果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不相符,通过询问得知,该患者在发病前几周有发热、腹泻的症状,一段时间后才有行走不稳的情况。王宝祥和王佳反复讨论、仔细研判,最终临床诊断是脊髓炎。一个月的治疗后,里奥能正常走路,用不流畅的中文一遍遍地道谢:“中国医生,棒!”
当地居民眼部疾病高发,嘉兴市中医医院眼科医生章友美就是他们重见光明的希望。检查设备有限,中医的“望闻问切”反而有了更加广阔的发挥空间。嘉兴市中医医院医生郝亚波运用的毫针疗法、温针疗法等多种中医治疗方法,被当地百姓视为“中国魔法”。
不仅将医术带来,还要将医术留下。
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副主任医师张丽霞将自己掌握的妇科知识倾囊教授,如今当地的医学助手已经学会了打手术结;章友美的徒弟保罗已能独当一面,完成一台眼部翼状胬肉切除术;郝亚波把中医文化搬上当地班吉大学的课堂,有学生许下了赴中国学中医的心愿。
今年春节前夕,已经在非洲工作大半年的队员们,向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工作并致以节日问候。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队员们回信,向他们以及广大援外医疗队员致以问候并提出殷切期望。
他们的名字,中非人民不会忘记。
一回到嘉兴,郝亚波就从行李箱里取出一幅画,珍藏在自家橱窗里。那是回国前,几名患者特地送来的,画的是中非地图,还重点标注出郝亚波工作的城市。“我想他们是希望我不要忘记那里的风景与可爱的人。”
第19批队员,已将接力棒传递给第20批援中非中国医疗队。一批又一批队员,将无怨无悔地奋斗在中非大地上,让人类大爱的种子跨越重洋、发芽开花。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