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涉及医疗、教育、交通 杭州西部山区公共服务再优化

字体:
—2023—
12/26
23:55:50
2023-12-26 23:55:50 来源:潮新闻 记者 徐婷 通讯员 费颜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

  12月26日下午,由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主办的2023年杭州市第二期“公述民评”面对面电视问政活动第二场举行,本场“公述民评”围绕“推进西部山区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开展,三场圆桌讨论,分别从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交通出行等方面进行探讨。

  潮新闻记者 徐婷 摄

  在杭州,西部各区县(市)地处山区,与主城区相比,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公共服务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为进一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杭州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实施市域协调均衡发展攀登行动,进一步加快西部区县(市)跨越式发展。2023年安排的15亿元市级专项补短资金、26个年度具体项目,有力有序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

  力争2025年实现三甲医院全覆盖

  西部山区村民和民意代表等提出,在乡村就医存在一些不便,比如药品不足、医疗水平相对落后、就医路程较远等。

  杭州市卫健委副主任崔威武回应道,市一医院桐庐医院拟定2024年9月启用,市七医院浙西院区已于2023年8月启用,淳安县中医院于2023年4月成功创建三乙。接下来,杭州将力争在2025年实现所有西部区县每个区县都有一家三级甲等医院。

  他也介绍道,为留下基层卫生专业人才,今年杭州财政加大力度,对扎根基层的医务人员,按照人均6000元/年的标准设立了岗位补助,重点往偏远的、条件艰苦的岗位上的医务人员倾斜。

  建德市长王新锋则提到,当地正考虑在一些人口相对比较聚集的地方,在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之间,把村卫生室提级为“区域卫生服务中心”,从人力资源、医疗资源、药品储备等方面加大力度。2024年,建德谋划了15个区域卫生服务中心。

  潮新闻记者 徐婷 摄

  农村小规模学校要优化布局、提升改造

  教育是百年大计,这些年,农村孩子也有了较好的教育环境。不过,在杭州西部偏远地区、薄弱学校,硬件条件、教师人才方面仍然有较大需求和一些诉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城镇化进程大幅加快,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有些农村学校的适龄儿童数量也大幅下降。目前杭州地区在校人数100人以下的学校还有27所,其中临安10所,淳安13所,桐庐、建德各2所。

  杭州市教育局局长钮俊表示,对于这类学校,要根据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人口分布、城镇化进程来做科学评估,要么优化布局,要么提升改造。

  他说,具有撤并整合条件的,要分步予以撤并整合,逐渐实现高中向县城集聚,初中向片区的中心乡镇集聚,小学要向乡镇的中心地段集聚。

  而评估后判定,尽管学校比较偏远、入学人数比较少,但为了保证每个孩子都有学上,在一定时间之内必须要保留的,就要改善办学条件,“杭州市财政从今年开始到2025年,连续三年每年将投入3000万的资金,主要就是为了改善这些农村的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条件。”钮俊说道。

  从村里到城里,争取平均换乘不超两次

  一直以来,杭州为促进西部山区加快发展,积极谋划西部融杭大通道,抢抓快干建成一批重大项目,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通过实施打通公路“断头路”三年计划,在西部五县(市)打通断头路24条。

  但对西部山区村民来说,交通出行方面,还有道路过窄、班次较少、等候时间太长等问题。

  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毛根洪表示,如今杭州西部山区地铁通了、高铁通了,从区县(市)到主城区的交通大大改善,但要让所有老百姓受益,还有村到城的交通问题需要改进。

  他提到,为更好实现老百姓从村里到城里的顺畅交通,目前正聚焦常态化客流的换乘点升级,比如高铁站和地铁末端站、乡镇人员聚集的客源地等,“目标就是平均不超过两次换乘能够实现从村里到城里。”

  此外,针对特定旅游人群,将增加通往旅游景区的公交班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公共服务;医疗;教育责任编辑:廖君琳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12月26日下午,由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主办的2023年杭州市第二期“公述民评”电视问政活动第二场举行,围绕“推进西部山区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分别从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交通出行等方面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