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一个城市的执着

——温州三十年如一日坚持“质量立市”

字体:
—2024—
01/09
06:16:44
2024-01-09 06:16:44 来源:

  浙江在线1月8日讯(记者 王艳琼)对温州而言,“质量”一词是一个流行了30年的高频词。

  日前,温州举办质量立市30周年大会暨全市质量大会,温州市委主要领导提出,温州将努力建成质量强国标杆城市。

  30年前,温州为何率先提出“质量立市”?其间的一系列创举给温州带来了什么?如今的温州“质量”有哪些分量?

  一段重塑形象的故事

  “质量是温州的生命!”1994年,温州出台《温州市质量立市实施办法》,这句话被写在了突出位置。

  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清秀回忆,“质量兴才有温州兴”,在温州发展史上,“质量”代表着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脉络,更代表着温州城市形象。

  20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东风正劲,敢闯敢干的温州人创业致富,“温州模式”兴起,当人们还在感叹温州商人“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吃苦耐劳精神时,温州也一度陷入了信任危机——

  由于没穿几天就开胶、断底,1980年代的温州鞋被戏称为“一日鞋”。老温州人永远记着1987年8月8日杭州武林广场的那一把大火,5000多双温州皮鞋被烧毁,伴随而来的是“温州制造”的声名狼藉,温州形象蒙上阴影。

  “提出‘质量立市’,是对温州形象的彻底重塑。”王清秀说,1993年,当时的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讨论提出了建设温州质量系统大工程的设想,以产品质量为抓手,提升温州城市经济竞争力。

  正是这场“质量”探讨,引起了时任温州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认可。彼时,温州极度重视城市形象重塑,市委层面第一次鲜明提出“质量立市”战略。

  改变假冒伪劣的印象,重塑外界对温州产品的信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温州市委、市政府下定了决心。1994年温州“质量立市”动员大会开完,当时的温州市委主要领导得知温州月兔空调获得“中国十大品牌空调”称号,主动提出用自己的公务车给“月兔空调”打广告。公务车窗贴着醒目的广告,穿梭在温州大街小巷,也让“月兔空调”走向千家万户。

  敢于打破陈规是“质量立市”的开端,此后的30年里,“质量”对温州而言既是方法、是政策,也是治理手段,触角也从温州经济领域延伸向城市发展方方面面。

  一份精益求精的执着

  “早年的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只有保证质量才能赢得客户信赖。”在质量立市30周年大会上,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回顾过往,1994年起,正泰逐步建立标准工业厂房,构建起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在持续的创新和质量管理下,业务遍及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品质。

  不仅是正泰,30年间,温州有701家企业拿到“品字标”荣誉,数量居全省第一。

  30年不短,温州“质量立市”工作也是分阶段、分类型,循序推进:第一个十年,专注产品质量达标;第二个十年,全面开展品牌培育;第三个十年,全域质量管理提升。这期间,质量温州、品牌温州和信用温州建设相互牵动、相互成就,树立起“质量立市”形象。

  发挥“质量立市”作用,温州创造多个质量领域的“第一”。比如,颁布全国第一个质量建设的地方性法规,设立奖励百万的市长质量奖,创新推出“质量贷”产品,建设“一站式”质量服务平台,向百余家质量过关的行业协会下放事权……

  鼓励“温州制造”向“温州创造”转变,提升温州质量的分量。老字号企业熊猫乳品是个典型,该公司副总经理林文珍坦言,2014年企业拿到县里颁发的质量奖后,为了对得起这份荣誉,持续创新管理机制,规范生产流程,如今拿到了市长质量奖。

  自2009年起,温州每年颁布“市长质量奖”,累计评定46家企业或单位,涉及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温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评选不仅复盘企业过往发展历史,也考评企业规模及未来发展竞争力,近三年产能产值是否递增等,不仅把关质量,也提供更多政策引导、市场激励,持续激发市场经济活力。

  一个贯穿全城的行动

  三十而立,迎来新阶段。

  在质量立市30周年大会上,康奈、正泰、华峰、一鸣、森马、长江汽车电子、伯特利阀门、熊猫乳品等一批温州知名企业发起“质量至上 共创未来”倡议,呼吁企业家们继续增强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深化质量创新。其中一项重要“共识”就是质量发展仍需精益求精。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温州列出清单,发布《打造质量强国标杆城市的实施意见》,聚焦产品、工程、服务、环境四大领域,推进质量强市、标准强市和品牌强市联动建设。

  “没有质量立市,就没有温州模式。”在温州市委主要领导看来,对标先进城市,温州还存在质量标杆作用不明显、标准竞争力还不够强、质量工作基础还不够扎实等短板,当前温州正在全力推进“四大振兴”,谋划实施“强城行动”,就是要牢固树立“视质量为城市生命”的理念,将质量强市工作贯穿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撬动城市空间、景色、交通、产业、功能、文化等全方位体系,“质量针对的不仅仅是企业的产品,还包括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城市美誉度。”

  质量给城市注入生命力。提到“德国制造”,脑海闪过第一印象是极度耐用、质量可靠。不仅限于德产汽车,还包括刀具、冰箱、电视等。不过很多人忘记了,实际上,1870年代的德国,抄袭、山寨甚嚣尘上。历经百来年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建设,才有了现在质量“全球第一”的印象。

  如此说来,相对于城市质量发展,30年不算长。在质量立市30周年大会上,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质量工作的主攻方向是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他鼓励温州挖掘典型经验,遴选质量百强县(区、镇),推动城市各类型、各领域的质量发展。

  打开2023年省政府质量奖名单,曾拿下温州市长质量奖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赫然在列。一家医院,跻身这份大多以企业为主的名单,略显特殊。该院党委书记张建认为,这也是温州“质量立市”的突破和创新,质量提升在乎科学方法,也关乎民生福祉,公立医院质量改革,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也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缩影。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质量;发展;温州责任编辑:蒋旭辉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