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11日讯(记者 王啸 通讯员 王剑伟 叶晓龙)“吉时已到,开窑!”大年初一上午,随着开窑师傅一声豪气吆喝,甲辰龙年第一窑在龙泉市宝溪乡不灭窑火广场开窑。可爱呆萌的“龙小芽”摆件、雕刻龙纹的“腾飞盖罐”、沉稳秀气的“龙耳瓶”……一件件富含“龙”元素的瓷器“新鲜出钵”。
开窑前,还举行了极具特色的开窑仪式。古时候,由于成品率很低,每次开窑前瓷匠都要向窑神行叩拜礼、敬香,祈求烧窑顺利。时光流转,窑火不灭,传统的开窑仪式传承至今。
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次制瓷的五股窑,是现今龙泉境内保存最完整、烧制时间最长的青瓷龙窑,窑身坡度21度,整体长约30米,分隔的窑室约26间,窑室两侧设有投柴口,整个窑的外表神似卧龙。
开窑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次共有900多件瓷器烧出,有龙元素的瓶、盘、杯、文创摆件等约100件。”龙泉市非遗中心相关负责人王剑伟指着烧制这些瓷器的五股窑说。这批瓷器由40余名非遗传承人分别设计、共同烧制,在烧之前,每人提供大约8种瓷器。
操德炜是龙泉市青瓷传统龙窑烧制技艺研究会副秘书长,也是这次烧窑的统筹负责人之一。为了确保质量,今天这窑瓷器都在他那里统一上釉。
“把底部的釉擦干,不然容易烧坏。”以前,在工作室里,记者和操德炜给素坯多次施釉、剔釉。烧制前,我们把瓷器装进匣钵(用以保护瓷器的密封罐),再一件件放进窑室里,把两侧投柴口封上开始烧窑。
开窑现场,不少游客对眼前的一件“龙小芽”瓷器摆件很感兴趣。绿中发白,就像梅子未成熟时,表面覆盖着细绒毛似的颜色。眼前的这些瓷器颜色正是梅子青。梅子青也是龙泉青瓷的一大特色。
有些瓷器在烧之前就已经被人预订了。“大年初一图个好彩头,买来收藏的人多一些。”“龙小芽”的设计者周文武笑着说。这窑所有瓷器按照新年活动价售卖,预计销售额约30万元。
“咣当!咣当!咣当!”几十件瑕疵青瓷作品被砸成了碎片,集体碎瓷环节随后进行。原来,只要存在一点瑕疵,龙泉的青瓷艺人都会毫不留情地将瓷器砸碎,这也是青瓷匠人世代坚守的传统习俗。据了解,开窑活动吸引游客近2000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