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市举办零工岗位招聘会,吸引众多企业和劳动者参加。(宁波市人社局供图)
零工经济、零工市场方兴未艾。
“对于求职者来说,零工给他们提供了就业创收的新渠道;对于企业而言,零工正成为公司降本增效的新通道。”市人社局就业管理中心党总支专职副书记、三级调研员胡铮奇说。
来自甬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HR的观察:有些企业招募零工,是辅助完成一个短期项目;有些企业在起步阶段,为节约成本而选择招募零工;也有企业,因订单业务存在起落,灵活用工模式更适宜企业生产;还有企业,除核心岗位外,将技能门槛不那么高的工种列入零工岗位。
借助零工经济的浪潮,电商主播、汉服造型师、创客指导师、摄影师、整理师、新媒体写手……众多年轻人的加入,正在逐渐丰富零工经济的内涵,开拓创收新路,促进更多经济业态的发展。
一头连着用人单位,一头连着零工群体,为劳资双方架起一站式就业服务桥梁的零工市场,被普遍看好。但这一新生事物眼下在发展中也无可避免地遭遇了堵点。
从供给方看,不少企业对零工市场不太了解,招聘零工时还不习惯通过这一渠道。有的企业则对招聘零工有顾虑。甬上一家连锁酒店的HR坦言,如果不是因为年底等节点实在缺人,他们更青睐招正式工,“毕竟服务质量有差异。正式工至少要培训一个月才能上岗,而零工一般培训两三天就要开工了”。
目前,零工岗位的对接、开发等方式方法还非常有限,无法满足求职者的多元化需求。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数据采集、标注等零工岗位正在“退潮”。如何做大零工岗位“蓄水池”,成为一个亟待破解的课题。
从需求方看,有些求职者存在矛盾心理,也影响了就业成功率。甬上零工市场的工作人员观察到,有求职者问及零工岗位时,涉及需求很细,比如会问“洗碗水是热的还是凉的”,又如要求工作时间固定,往往很难成功匹配。实际上,灵活、稳定等多重追求,始终是一些零工求职者存在的矛盾心理。
此外,甬上零工市场的软硬件存在不足之处,品牌效应尚未凸显,零工市场的知名度尚未打开,各级线上服务平台也未打通,便捷性、亲和度还有待提高,数据共享等不易实现,零工从业者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社会保障也相对薄弱。
“在品牌包装上要整合力量,形成宣传合力,加大民众对零工市场的了解和认知,提高社会认可度和接受度,从而更好地推广发展。”市人大代表叶万耿说,零工市场要走得远,还得在数字赋能上驱动创新,在综合保障上多元求新。
“现阶段,除了省级平台‘浙里找零工’和市级平台‘灵活就业在线’外,各地也有自己的平台,比如象山的‘零工易业’等。这些平台需要整合资源,打通信息壁垒,同时为政府数据采集、数据挖掘、趋势研判等提供支持。”叶万耿说,在零工意外伤害保障上,宁波做了有效探索,在全国首创面向灵活就业人员的普惠型综合商业保险“灵活保”,取得了积极成效,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广。
有业内人士表示,相对正式工来说,零工实际上并没有一个明确定义,只有临时性、季节性、碎片化、跨行业等模糊概念。从长远看,要做进一步界定,并从法律层面进一步完善与健全零工市场的制度,为市场监管创新更多有效手段。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