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卧龙桥上没有龙 桥墩上却刻着蜈蚣

兰溪卧龙桥背后有个民间传说

字体:
—2024—
03/08
08:27:49
2024-03-08 08:27:49 来源:金华日报 记者 唐旭昱

  北桥头台阶

  卧龙桥

  桥墩上刻有蜈蚣图案

  八婺大地上,到处可见“龙”的身影,从划龙舟、迎龙灯,到龙的绘画、龙的雕刻等。许多古桥名,更是直接带上了“龙”字。

  兰溪梅江镇祝宅村有一座“卧龙桥”。或许这里曾经风景不错,历代文人留有不少描写卧龙桥的诗词,比如“谁驱石栋建通衢,一道长虹驾碧虚。天帔低垂朝彩出,斗精轻挽霞光舒。形悬上下环连合,势角雌雄信有无。笑倚画栏看不尽,欲疑人立五云衢”;“长桥迤逦架陵溪,日照月喧影不迷。久卧流波忘起立,虬龙飞舞下云霓”;“蛰伏虬龙卧碧流,势吞梅水烟雾收。儿童试泳深潭里,整日浮从水上鸥”……

  祝宅村北环梅溪,卧龙桥南北横跨在梅溪之上,为两座四墩五孔石拱桥,长53米,宽3.3米,矢高6米,拱宽6.8米,两端引桥各长4.3米。桥面青石板中间竖两边横,两侧麻石条桥栏,高0.65米,厚0.24米,南有卷草纹石抱鼓。

  询问村里老人,有人说这桥叫中央桥,有人说这桥叫下桥。不过,桥额上刻着“卧龙桥”,两边小字细看可看出“乙巳仲冬月”几个字。

  带着好奇,记者查阅了2016年版《长陵祝氏宗谱》。卷之一有《重修卧龙桥序》,其中写道:“陵溪有三桥,卧龙居中。斯桥也,自乾隆创始以来,一修于同治庚午,再修光绪乙巳,弥缝补阙,前人几费经营矣。”

  兰溪市文史与文献研究会理事王德文寻访了兰溪许多古桥,其中就包括卧龙桥。他介绍,原来,祝宅村分为上祝宅、下祝宅,梅溪上原有三座桥,按照上下游的方位,村民俗称上桥、中央桥、下桥。兰溪方言,中不称中间,喜欢称中央。卧龙桥居中,也就成了村民所说的中央桥。下桥叫永字桥,在卧龙桥下游约150米处,清咸丰年间被洪水冲毁。因下桥消失年代久远,以至于现在部分村民改称卧龙桥为下桥了。

  《重修卧龙桥序》中提到,卧龙桥创建于乾隆年间。从1736年至1795年,乾隆一朝有60年,具体哪一年呢?王德文查阅大量资料,最终在《乾隆浦江县志》卷六发现一段记载:“卧龙桥,县南三十五里,野猫源水经此入兰溪。祝氏建。”此志撰修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可确定卧龙桥建于1776年之前,1870年、1905年进行过修建。桥额上的“乙巳”落款,当为光绪乙巳年。

  卧龙桥所在的梅溪段,溪面宽阔。1922年秋,大雨引发洪水,桥北段被冲坏,行人不得通行。据《重修卧龙桥序》记载,一位叫祝其三的乡贤,第一个捐钱,并在乡邻间奔走呼号,然后便有了一座新石桥。又看到当地百姓忙碌的身影,运青石、筑桥基,桥从四孔变成了五孔……卧龙桥可不是小桥,修缮花费了6000余金捐助款。当时流通的是银圆,6000银圆是一笔巨款。

  卧龙桥有两个特色,一是桥墩上刻有蜈蚣图案。王德文在兰溪横溪镇施宅村的大洪桥桥墩上,同样发现过6条蜈蚣。他介绍,古桥上雕刻蜈蚣是一些地方的建桥风俗。“关于鸡、龙和蜈蚣,有一个民间传说。”

  传说,雄鸡与龙原来均生有一角,两者都能在天空飞翔。一日,龙欲上天赴会,想着拥有双角,故向雄鸡求借,雄鸡担心龙借后不还,蜈蚣帮忙说情,并作证。龙拥有了双角,上天入海,不舍得归还。雄鸡因缺角,从此不能高飞,很苦恼,故每每啼叫:“龙哥哥,角还来;龙哥哥,角还来。”最终,雄鸡愤然问责于蜈蚣。蜈蚣无奈,每避之。龙亦觉理亏,虽喜雨而兴风作浪,若见蜈蚣,亦趋避之。所以,一些地方凡造桥必定在显要处雕刻上蜈蚣,作镇水神物,来保护石桥。

  卧龙桥另一特色,是北桥头的台阶。北桥头东西两边,各有7步台阶相对而上,汇合成一个平台,平台大小为3.3米*2.5米。王德文解释,桥北即通往浦江的官道与良田,而地势落差又大,已经不允许全筑为纵向,再上3个台阶又一个平台,同桥宽,1.9米长,再上7步台阶到达桥面。看遗迹,北桥头原竖有将军柱,现已不知踪影。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卧龙桥距最后一次修缮已近百年,如今仍然横卧在梅溪之上。只是三桥失其一,“中央桥”之俗称,当随汤汤溪水,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兰溪;卧龙桥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八婺大地上,到处可见“龙”的身影,从划龙舟、迎龙灯,到龙的绘画、龙的雕刻等。许多古桥名,更是直接带上了“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