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味,醉是龙虾香。说起小龙虾,人们的普遍印象是:产地上,江苏盱眙和湖北潜江的名气很大。价格方面,去年夏天,中国的小龙虾市场出现了“跳水价”,加工企业收购价跌到了7.5-8.5元/斤。
“最近,我们小龙虾从养殖场里出去的价格最少30多元/斤,而且不是老客户我们不卖,来收购的人太多了。”3月10日,温州市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座谈会暨第二届小龙虾开捕仪式在“浙南龙虾第一村”平阳县昆阳镇湖屿村举办,许多养殖户透露,打个时间差,温州稻田小龙虾很抢手,价格不菲。
作为一项富民增收产业,我国小龙虾综合产值已超4580亿元。三年前,温州的小龙虾养殖几乎还是零基础,如何在短时间内,“吃出”小龙虾的新味道?抢先上市,占领全国新市场。
3月10日,平阳县浙之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陈洲,身穿背带下水裤下到田里,取下固定在木桩上的笼结,收起一节节网笼,一只只肥美的小龙虾便收入网里。
“这两天,每天捕上1500斤左右,许多外地的收购商抢着要。”陈洲说,最近一段时间,湖北、江苏等主产区的小龙虾都还没上市,来温州的客商自然就多了。看好温州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有着10多年小龙虾养殖经验的陈洲,2年前,特地从江苏转移到来温州养殖小龙虾。
“2000元、3000元……成交!”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开捕第一框竞标活动,各地小龙虾经销商对温州早春小龙虾品质很感兴趣,踊跃加价,最终第一框40斤的大虾拍出4000元的好彩头。
温州稻田小龙虾,为何受欢迎?
“发挥靠天吃饭的优势。”温州市渔业技术推广站陈坚站长介绍,温州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温度适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3-19.4摄氏度,1月份平均气温4.9-9.9摄氏度,水稻田一般不会出现冰冻情况,独特的气候优势适合小龙虾越冬生长。
温州本地小龙虾从11月末即可投苗,经过2-3个月的养殖可成长为规格商品虾,且品质优于夏季虾。安徽、湖北、江苏等主产区的小龙虾在4月初才能大量上市,而温州本地小龙虾在3月初就可抢先上市,错峰高价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用好新技术,“稻虾共作”好处多
温州“七山二水一分田”,农业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也不是传统的淡水产养殖大市,靠什么发展赢得机会?稻田养鱼,在温州有流传千年的历史。稻虾是不是也能共存?
“这要靠新的养殖和种植技术。”温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随着龙虾繁育技术突破,育苗、养殖周期缩短,以及水稻机插机械化普及插秧效率提升,水稻收割后、插秧前的间隙还有很宽裕的时间养殖小龙虾。
“这批虾苗是去年11月晚稻收割后投放的,现在开始捕捞销售,在5月1日前完成捕捞,再播种早稻,不会影响水稻种植,刚刚好。” 养殖户周贤锋说。
更为可喜的是,稻虾共用一块田,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小龙虾的掘穴活动可以松土,提高土壤孔隙度,能够将水稻田中的杂草幼芽或种子翻出,减少田间杂草发生;同时,小龙虾的排泄物可以作为水稻田的肥料,对稻田起到增肥效果,减少化肥用量。
小龙虾养殖在水稻田里,与普通的池塘养殖相比,肉质更加紧实肥美,也有明显的口感优势。
既先又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温州稻田早虾模式。这种模式在2023年全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现场会上亮相示范并得到各界领导专家的肯定,认为这是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
为鼓励推广,温州还出台了《加快发展稻渔综合种养(2022-2025年)实施意见》《关于规范全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等措施,进一步促进包括小龙虾在内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
点亮乡村,小龙虾带来新收益
小龙虾大产业。据《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约2900万亩,产量约300万吨。作为餐饮行业最火爆的单品,小龙虾靠着一己之力,支撑起了超4500亿的总产值,目前全国约有4万家专门经营小龙虾的门店。
近年来,温州全市稻虾综合种养约1.4万亩,年产小龙虾约1750吨。稻虾共存的模式在不影响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平均亩产小龙虾250斤,错峰上市大虾价格高出旺季价格3倍以上,稻田的亩均利润增加4000元。
浙江荣海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晓荣介绍,实施稻虾综合种养后,水稻种植过程中仅需打一次农药,每亩所需的化肥从原先的25公斤降为7.5公斤,减少了种植成本。同时,连片的种养基地没有田埂,增加了种养面积,提升了经济效益。
抢先赶早集、稻虾共养的温州小龙虾,为农民带来了新收益。稻田小龙虾正逐渐成为“点亮乡村”的一项新产业。
但,从全国来看,小龙虾产业也很卷。去年中国养殖了300万吨小龙虾, 主产区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全国各地稻虾共养的面积也在扩大,也有的地方采用大棚养殖模式提早上市小龙虾。
对于温州来说,除了发挥优势,做好早的文章、抢好鲜,还要在品牌打造、深加工、农旅融合等方面继续探索。比如,安徽滁州全椒县,几年来小龙虾产业逐渐从传统的“养殖+捕捞+餐饮”,朝着物流、节庆、旅游、直播拓展,取得较好的效果,也值得借鉴。
“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生态高效、增收共富”,期待温州稻田小龙虾,也能成为持续点亮乡村的大产业。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