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记者跟随嘉兴市南湖区志愿者到社区——

陪空巢老人看病

字体:
—2024—
03/12
08:23:16
2024-03-12 08:23:16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李茸 共享联盟·南湖建设 朱吉虹 邹雨宸

顾凯栋(右)和赵昕(左)陪着吴皓华(中)看检验报告。 共享联盟·南湖建设 朱吉虹 摄

  浙江在线3月12日讯(记者 李茸 共享联盟·南湖建设 朱吉虹 邹雨宸)最近一段时间,天气忽冷忽热,医院里病人多了不少。每次在医院看到老人在自助机前不知所措,或颤悠悠地一个人排队,顾凯栋都会想到自己社区的老人。

  顾凯栋在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南杨社区工作。建设街道位于嘉兴老城区,60周岁以上老人比例超过38%,就医需求较大。

  2023年10月,建设街道在南杨社区试点开展老人陪诊项目——联合专业社工、志愿者,充分挖掘街道各类资源,针对社区60周岁以上、有陪诊需求的独居和空巢老人提供公益陪诊就医服务。

  陪诊项目能否满足老人就医需求?项目能否常态化开展?近日,我们来到南杨社区探访。

  有年轻人陪,我放心多了

  14时20分,我们按照约定和南杨社区陪诊小分队来到服务对象——70岁的吴皓华家楼下。陪诊小分队由一名社区工作人员、一名大学生志愿者、一名驾驶员3人组成。3人在社区集合后,穿上统一的淡蓝色志愿者马甲,并戴上口罩。

  当天气温偏低,为了避免吴皓华在冷风中空等,到了她家楼下顾凯栋才联系她下楼。不一会儿,吴皓华斜背着一个挎包下来了。顾凯栋热情地介绍:“吴奶奶,我是社区的顾凯栋,这是大学生志愿者赵昕,这是负责开车的志愿者卢声华。”

  “麻烦你们了。”简短交流后,吴皓华小心翼翼地坐进早已开好空调的车里。考虑到老人出行不便,社区每次都会提前招募爱心司机。卢声华是南杨社区的居民志愿者,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开着自己的私家车来帮忙。

  吴皓华老两口在南杨社区住了大半辈子,唯一的女儿在上海工作。随着年岁增长,去医院的次数明显增多,这也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大困扰。前几天,吴皓华开始咳嗽,吃了药不见好,想去医院又觉得麻烦。

  怕麻烦,是很多老人生病后共同的心理。此前,社区选取部分老人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遇到轻微不适80%的老人选择忍一忍,当遇到无法忍受的疼痛时,超过60%的老人选择自己去医院,但过程往往比较折腾。

  就在吴皓华纠结于要不要去医院的时候,听说社区有陪诊服务,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打了社区电话。电话中,顾凯栋先了解了吴皓华的基本身体情况,包括症状、想去的医院、家属联系方式等。

  “为了能更好地服务老人,规避各种风险,我们经过调研和谋划,制定了一整套标准化操作流程。”顾凯栋表示,陪诊前,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对老人进行风险评估,如果老人症状较为严重或紧急,一般建议直接拨打120并联系家属。

  完成风险评估后,顾凯栋联系了大学生志愿者和爱心司机,并提前上门帮助吴皓华在手机上挂号。

  挂号难,是很多老人就医面临的第一道难关。“我学了好多次怎么用手机挂号,但由于年纪大了,学得快忘得更快,每次只能去医院现场挂号。医院里那一堆机器我看着就有些慌,”吴皓华说,“这次有年轻人陪,我放心多了!”

  看病这么省心还是第一次

  14时45分,车子开到嘉兴市第二医院门口,顾凯栋和赵昕一左一右陪着吴皓华走进去,卢声华则去找停车位。

  医院里熙熙攘攘。在门诊大厅,我们自告奋勇帮忙取号,在自助机上刷吴皓华的社保卡后,机器缓缓吐出了挂号单。

  “年纪大了眼睛不好。”拿着凭条,吴皓华有些忐忑。“吴奶奶,上面写着要去门诊3楼A区全科就诊,你跟着我们走就行。”我们安慰道。

  由于提前挂了号,刚到门诊没等几分钟就完成了看诊。接下来是去二楼抽血。在大家的帮助下,吴皓华将长款羽绒服的衣袖脱下,又将毛衣、内衣袖子卷上去,露出胳膊来抽血。抽血之后,顾凯栋拿好单据,赵昕帮忙拿包,扶着吴皓华在附近的等候区坐下。结果要1小时后出来。

  “吴奶奶,我是杭州人,我奶奶也和你差不多年纪,平时我回去都会去看看她。”“那可巧了,你奶奶平时身体应该很好吧,都有哪些爱好?”赵昕很快和吴皓华聊得热乎起来。赵昕是嘉兴南湖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考虑到仅靠社区工作人员无法满足全部项目需求,南杨社区联合嘉兴本地高校,专门为陪诊项目招募了十几名大学生志愿者。

  陪诊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项目启动之前,针对参与项目的社区工作人员和大学生志愿者,街道社工站组织了好几场专业培训。赵昕还记得,讲课的有医生、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专业社工,涉及医院看病流程、急救知识、嘉兴方言、沟通技巧等内容,不少同学在培训后考取了红十字救护员证。

  在和吴奶奶聊天的间隙,赵昕拿出一本A4纸大小的项目操作手册给我们看。手册里详细写着老人陪诊意向询问、陪诊常见问题和应对方法等,看起来专业又实用。比如,如果遇到老人突然晕倒、呼吸困难等情况,志愿者需要及时联系医生或急救人员。

  不知不觉,1小时就过去了。顾凯栋从自助报告机上取回两张检验单,吴皓华惊呼:“这么快!我以前一个人等半个小时都觉得很难熬。看病这么省心还是第一次。”

  根据检验结果,医生诊断吴皓华是普通感冒,然后开了点药。顾凯栋去窗口取好药,大家陪着吴皓华返程了。

  好消息一定要告诉女儿

  16时20分,车子稳稳当当地回到吴皓华家楼下。

  临上楼,吴皓华再次向大家表示感谢。“平时去趟医院短则大半天,长的甚至一天,这次从出门到回家不到两个小时,还有专车接送,全程都不用我操心,跟着你们就行,真是太感谢了。”

  吴皓华又说,以前女儿总担心自己生病不愿意去医院,现在社区有了这项服务,晚上一定要和女儿打电话说一下这个好消息。

  赵昕拿出一张“陪诊服务反馈表”请吴皓华填写,在“是否需要陪同复查”一栏,吴皓华写了“否”,在“服务是否满意”一栏则写了“满意”。随后,吴皓华回家,赵昕拿着反馈表返回社区,交给工作人员归档。为保证长期、高质量服务老人,陪诊项目构建了一整套长效化、常态化、标准化运作机制,反馈表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陪诊项目启动不到半年,受到了社区老人的普遍好评。随着项目开展,志愿服务力量跟得上老人的需求吗?

  考虑到社区资源有限,陪诊项目还在不断整合医院、社工等社会资源,希望能不断扩充力量,提升质量。一家保险公司是社区的共建单位,听说这个项目也很支持,为每一位志愿者购买了一份意外险。此外,社区也在谋划成立一支专门的爱心车队,方便接送老人就医。

  “我们街道60周岁以上的独居和空巢老人总数约1300人,希望能通过陪诊项目,让老人更有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建设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空巢老人;志愿者责任编辑:阎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