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28日讯(记者 郑亚丽 刘晨茵)3月27日,北京。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主角是浙江。
“八八战略”“先行者”“高质量”“责任担当”……一个多小时里,由这些关键词构筑起来的浙江形象,清晰可感。
这些年,浙江的发展主旋律始终围绕高质量,尤其是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考察,赋予浙江“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新定位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新使命,将浙江发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透过发布会这扇窗看浙江,三个身影格外耀眼——“八八战略”引领下发生精彩蝶变的浙江、呈现高质量发展万千气象的浙江、勇当中国式现代化先行者的浙江。
挑大梁
发布会上,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浩表示,浙江的综合实力更强、活力更足。
数据很直观。
2023年,浙江生产总值82553亿元、增长6%,以占全国1.1%的土地、4.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6.5%的生产总值;
市场经营主体达1040万户,相当于平均每6.5个浙江人就有1个老板;
2023年全省进出口总额4.9万亿元,其中出口3.57万亿元,占全国份额达15%。
更强的综合实力,意味着更大的担当。
过去一年,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不少地方发展遇到困难。这种形势下,浙江更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坚决扛起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看工业,浙江去年1至2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0%,但浙江实现了逐季回升,从一季度的3%,到上半年的4.7%、前三季度的5.5%,再到全年的6%。
看外贸,尽管去年前两个月,出口同比下降6.4%,但2023年浙江刷新多项纪录——出口占全国份额升至第二,进口首次跻身全国前五,外贸贡献率居全国首位。
数据的逆势回升,更彰显了浙江作为经济大省在面对环境变化时的奋发有为,为全国大局作贡献的责任担当。
“从多个维度看,这都是一份相当不错的答卷。”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王美福说,浙江去年的成绩是在世界经济下行的不利环境中取得的,是在三年疫情艰难修复过程中取得的,更是全体浙江人在克服种种市场不利因素情况下取得的。
成绩的背后,是浙江的主动而为。浙江以三个“一号工程”为总牵引,启动实施“十项重大工程”,加快打造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新起点意味着新目标和新要求。当前,经济发展外部环境仍存较大不确定性,浙江清醒地意识到,要着力破解高质量发展“成长的烦恼”,就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
浙江将继续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联动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强省建设,加快破解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的资源要素缺乏、发展动能减弱、发展空间受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努力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作示范
“我们坚持以缩小‘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发布中,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相关进展,引起不少人的关注。
2021年,浙江被中央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三年来,浙江边学、边谋、边干,定目标、建体系、抓改革,努力把共富路蹚宽蹚实。
前不久,喜讯传来。2023年,浙江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74997元、40311元,连续23年和39年居各省区第1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86;
地区之间的差距也在持续缩小,设区市之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与最低的倍差缩小到1.56……
这几年,聚焦缩小“三大差距”,浙江做出了不少努力。
比如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一县一策”支持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以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为突破口,进一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推动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加快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新画卷。
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框架下,浙江始终不忘夯实基础做大“蛋糕”。
过去一年,围绕三个“一号工程”,浙江集中火力,优化发展格局。超8万亿元的经济总量是浙江的家底,也是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
浙江的发展特点是均衡,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过程中,也始终兼顾“短板”。
浙江首先把目光放在了山区海岛县。
在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景宁,浙江支持当地做大做好茶叶和其他绿色农产品等区域特色品牌,打造山区县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样板,携手畲乡群众迈向共同富裕。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年,浙江山区海岛县的主要经济指标和居民收入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3年山区县GDP县县破百亿元。
缩小收入差距,也是浙江的着力点。过去几年,浙江深入推进“扩中”“提低”行动,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打响“就业创业在浙江”品牌,更加注重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目前,浙江建成“共富工坊”超万家,累计吸纳就业近50万人,人均月增收约2600元。
示范区,不仅要在缩小“三大差距”上探路,也要为全国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比如浙江推进“扩中”“提低”改革,在全国创新建设“全面覆盖+精准画像”基础数据库等,都能为面上改革作出有益探索。
“推进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将持续发力,不断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办实事
为民办实事,在浙江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和自觉行动。
每年年底,浙江人都能看到一封省长的公开信,内容是征集第二年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就拿征集2024年民生实事事项的省长公开信来说,浏览量达2933万人次,征集意见建议4万多条。
这一细节,被现场记者提问。王浩省长的回答掷地有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生实事,不仅是重大的民生工程、重大的发展工程,更是重大的民心工程。”
2004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推动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并首次把“突出抓好十个方面实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有专家指出,这一文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把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具体地体现于民生领域,使党和政府最基础、最重要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看重的工作通过长效机制落到了实处。
20年来,浙江坚持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省、市、县(市、区)三级联动,每年办好民生实事,打造了一张浙江的“金名片”。
比如,在2023年,浙江围绕为民办实事改善民生,启动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努力做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所得、病有良医、老有康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围绕这“七优享”,浙江确定了十方面民生实事,细化为56个大项、31569个具体项目和事项,通过过去一年的努力,全面完成了预定的目标任务,群众满意率达99.5%。2024年,十方面民生实事继续谋划实施32个事项。
“说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20年来,一件件实事,就像一块块基石,铺就漫长而温暖的旅程。这种为民办实事的姿态,是浙江践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
做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这是6600多万浙江人民的光荣使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浙江将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奋力在新征程上“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在大省的担当、示范者的觉悟、为民者的姿态中奋力奔跑,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