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省总工会助力打造高素养劳动者队伍

让更多能工巧匠“破土冒尖”

字体:
—2024—
05/03
07:28:34
2024-05-03 07:28:34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蒋欣如

  浙江在线5月3日讯(记者 蒋欣如)这是一个属于高素养劳动者的时代。

  今年全省“新春第一会”提出,要以“大人才观”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其中,高素养劳动者队伍是基础支撑。

  规模庞大的劳动者队伍,是推动浙江各项事业稳步向前的主力军。如何建设好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这是浙江面临的课题。

  畅通成长通道

  去年,引发全国关注的杭州跳桥救人外卖小哥彭清林拒绝了不少来自社会各界的奖励,却格外看重“免费上大学”的机会。

  浙江历来鼓励劳动者“充电蓄能”。早在2019年,省总工会就在全国率先牵头实施“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资助1万名一线职工实现大专以上学历提升和高级工以上技能晋级。

  活动受到广大职工持续热烈追捧。2023年起,省总工会决定将支持资金总额和名额再翻一番,并组织市县两级工会共同开展“双提升”行动。截至去年底,已有近10万名职工实现学历和技能层次提升。未来3年,全省还将投入1.9亿元,助力13.5万名职工点燃人生梦想。

  培养高素养劳动者队伍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培育更多土生土长、贴合本地产业需求的人才,浙江探索构建“技术技能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工匠人才”培训体系,助力更多劳动者由“工”变“匠”。

  省总工会成立全国首家“总部+分院+实训基地”的省级工匠学院,围绕高端装备、新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开班授课。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工匠学院80家,培训各类劳动者44.7万人。

  凭本事吃饭,这是广大劳动者最朴素的职业追求。19岁时,黄艳辉以一名普通工人的身份加入台州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如今,他已是公司负责生产的部门经理,年薪40多万元,还有股权等激励。“从工人做到管理层,离不开企业为各类技能人才设置的职业发展通道。”他说。

  在浙江,技能与职业发展挂钩,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已成为新常态。

  为了切好技能人才薪酬分配的“蛋糕”,鼓励企业将技能与职工晋升经济、薪酬激励挂钩,我省持续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将薪酬分配进一步向生产一线、核心骨干和高技能人才倾斜。截至2023年底,全省签订能级工资集体合同2.5万余份,覆盖企业3.3万余家,430万职工将技能和实绩转化为真金白银的经济收入。

  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用,丰富多彩的技能竞赛让更多能工巧匠“破土冒尖”。2024年,全省计划举办开展乡镇(街道)以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3000场以上,参赛职工超过100万人次。

  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紧紧依靠高素养劳动者。

  工匠的一句点拨,或许就能帮助企业攻克生产难题。“在注塑模具内设计加装一套自动化装置,实现产品和胶口的分离,可以让生产效率提高25%。”近日,在金华“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中,浙江工匠贾慧敏向当地某企业提出解决方案。在贾慧敏技术服务队的指导下,企业节约成本50万元,并顺利签下700万元的大单。

  浙江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基础薄弱、克难攻坚能力不足的状况。针对这一现状,去年以来,省总工会广泛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通过企业“点菜”、劳模工匠“做菜”、工会“送菜”,有效推动区域创新效率水平提升。

  劳模工匠是当之无愧的“头雁”。为更好发挥他们的作用,浙江计划到2027年建成省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800家,各级各类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不少于4000家,同时围绕“链主”企业培育选树一批省级创新工作室联盟。

  劳动者的创新能力是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一线工人的“小鼓捣”“微创新”,很可能成为企业减少成本的新专利。数据显示,2023年我省产业工人新增发明专利4.9万件,占全省总数的76.2%。

  为了点燃劳动者“敢首创”的热情,省总工会首次出台职工创新工作体系建设三年方案,提出加大职工创新经费投入,构建企业为主导、市场为导向、职工为主体的职工创新机制,建立健全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推动成果转化和应用。

  未来,劳动者将拥有属于自己的“科技进步奖”。今年开始,我省将每两年举行一届省职工创新交流大会,让更多优秀的创新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

  让更多劳动者有“里子”也有“面子”

  每年“五一”前夕,省委、省政府都会召开大会表彰劳模先进,并向全省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问候和崇高敬意。这样隆重的表彰,是劳模工匠应有的褒奖与尊重,更是对劳模精神的大力弘扬。

  近年来,浙江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选树、表彰、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全省多地设立“工匠日”,劳模工匠走进企业、社区、学校宣讲,推动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

  有“面子”,也要有“里子”。从“土专家”评上高级职称,到出台“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序列打破晋升“天花板”,外卖小哥成为百万元补贴的高层次人才,职校走出去的高技能人才也能成为高校课堂座上宾,一系列关心关爱高素养劳动者队伍的常态化机制逐步建立。

  激励广大劳动者建功立业的前提,是充分保障劳动者权益。健全职工劳动权益保护公益诉讼协作配合机制,参与根治欠薪等工作;加大对临时性、突发性生活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力度;深化打造“浙工缘”“妈咪暖心小屋”“爱心托班”等服务品牌……工会作为广大劳动者的“娘家人”,不断将工作延伸到有需要的地方。

  一方“小天地”,亦有大作为。遍布全省的1.2万个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聚焦生产生活“关键小事”,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覆盖服务户外劳动者400余万人。今年,实施户外劳动者暖心服务行动列入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省总工会计划牵头改造提升1000家以上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组织政策宣讲、法律咨询、免费义诊等系列公益活动进站,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更多元、更有特色的服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劳动者;高素质责任编辑:阎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