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外部“输血”步入良性循环 自身“造血”谋求未来发展

县中崛起的变与难

字体:
—2024—
05/14
07:36:31
2024-05-14 07:36:31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姜晓蓉 纪驭亚

  浙江在线5月14日讯(记者 姜晓蓉 纪驭亚)作为基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高中是无数乡镇县城孩子走向广阔人生的桥梁。近日,浙江第二批山区26县和海岛县县域普通高中结对帮扶安排名单公布,共有48所结对帮扶学校。

  2022年9月,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印发《浙江省山区26县和海岛县“县中崛起”行动计划》,加强薄弱地区的县域普通高中建设,推进全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县中崛起”行动计划出台近两年,做了哪些工作?新一批结对学校会有哪些新动向?我们试图以嵊泗、景宁两地为观察样本,看“县中崛起”变在哪,又难在哪。

  学生留下来,好起来

  每月中旬,杭州学军中学教育集团的6名老师就坐上大巴,先到舟山嵊泗县的沈家湾码头,再乘船前往嵊泗本岛。“顺利的话,6个多小时能到,要是赶上天气不好,就不好说了。”学军中学海创园学校副校长徐小芳一直在两地往返。

  浙江省嵊泗中学,是首批“县中崛起”行动中受帮扶学校之一。2023年3月,杭州学军中学与嵊泗中学正式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事实上,一系列教育教学教研等帮扶活动从2022年9月就开始了。

  每次出发前两三天,两所学校的老师们就忙碌了起来。学军中学的老师们会提前拿到一份嵊泗中学的需求表,上面详细列着近期面临的教学和教研难点。学军的老师们一到学校,紧锣密鼓的讲课和讲座就开始了。“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详细的指导,比如给高一学生讲职业生涯规划,给高二学生讲选课后的阶段性学习规划,高三学生则是三位一体强基计划的笔试面试技巧等,有时还会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徐小芳说。

  为了让指导更有针对性,嵊泗中学每个年级开设了2个“嵊泗中学学军班”。此外,学生也有机会到杭州交流。嵊泗中学每年选送5名学生赴学军中学海创园学校进行阶段性研学,还组织150名学生赴杭开展暑期学科研学。

  “这样的帮扶既是接地气的,也是实打实的。”嵊泗中学校长许军海说,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一些教师开始主动反思并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内生动力得到激发。

  眼下,嵊泗当地初中毕业生就读嵊泗中学的意向有明显递增,今年春季开学已有在外就读的本地学生回流县内就读。

  2023年3月,杭州第二中学和丽水景宁中学签订帮扶协议。景宁中学校长夏建民说,杭二中的到来,让景宁中学办学的顶层设计、办学理念、教风学风都有了明显提升。“县中想要崛起,需要有崛起路径。杭二中校长蔡小雄带着骨干给学校把脉,明确了景宁中学未来的办学路径,这很关键。”夏建民说,在杭二中的帮助下,景宁中学不但整体成绩有所提高,还评上了浙江省现代化学校。

  据两地教育部门统计,“县中崛起”行动计划实行以来,景宁中学、嵊泗中学的高考成绩和全省位次均有较大提高。

  老师走出去,学起来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县中崛起”帮扶的重点内容之一。以杭二中和景宁中学的合作为例,杭二中派遣支教副校长、支教教师来景宁中学工作,景宁中学也会派教师到杭二中跟岗锻炼,两校还有计划地开展线上线下的联合教研、备课活动。

  2023年,3名景宁中学的新教师来到杭二中跟岗锻炼。“一方面,我要跟着师傅学习教学方法、讲课技巧;另一方面,杭二中的老师们能更敏锐地察觉到高考的变化。”数学老师涂佳燕除了学习之外,还带回了一些重要新信息。

  和涂佳燕相比,生物老师林蓉跟岗锻炼的时间更长。根据安排,她将在杭二中跟着国际生物奥赛金牌教练黄雄伟学习两年。

  在杭二中的帮扶下,景宁中学成了浙江学科竞赛赛道的一匹黑马。去年,景宁中学有2名学生分别获得信息学和化学奥赛省一等奖。今年4月初刚公布的全国生物学联赛浙江赛区竞赛中,景宁中学女生张林莉在入围选手中排名全省第四。

  “学校一直重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过去因为缺少专业竞赛教练的指导,总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今有了杭二中作为外援,学校的竞赛成绩也按下了‘加速键’。”夏建民说。

  除了名校的定向帮扶,针对山区海岛名优教师“引进难、培育难、留用难”问题,省教育厅建立了定向培养评聘教师机制。例如,率先实施“戴帽下达,人走帽留”机制,设置特级教师、中学正高教师定向评聘计划。过去两年,景宁和嵊泗分别评上3名正高级教师、1名特级教师,有效缓解了以往紧缺岗位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情况。

  县中崛起,需扩容

  经过一系列政策倾斜,县中正在步入良性循环的状态。不过,有校长早已把目光放得更长远,并且思考,县中崛起,未来怎么办?

  “帮扶工作三年一期,我们希望帮扶结束后,一些好的政策依然能够延续下去。”一位县中校长告诉记者。

  即便师资情况和前些年相比有了明显好转,县中的校长们依然期待能有更多年轻人到来。“能否打破现有人事机制,更加灵活地为山区海岛中学引才?”一位业内人士提出建议,由负责帮扶的知名高中出面招聘名校毕业生,这些新教师先去对口的山区海岛学校服务3到5年再回本校。

  然而,不少专家和校长们也意识到,县中仅仅依靠外部“输血”并不能真正解决县中未来长远发展的问题,更需要建立自己的“造血”机制。

  夏建民就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景宁中学要抓住这三年宝贵的时间,着力培养自己的师资团队。”他举例道,再过一年多,林蓉将以生物奥赛教练的新身份回到景宁中学组建团队,把生物竞赛抓起来。

  “高考新课标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县中来说是个新的挑战。”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李云星说,在帮扶期内,县中不仅要从生源、师资等关键问题入手,更要从内部治理体系、管理水平上下功夫,打开视野和格局。

  此外,在以往的政策执行中,很多人认为县中主要特指县域头部的“县一中”,县域第二梯队及以下的高中学校常常被排除在政策重心之外,存在一定的主体局限性。

  不过,省教育厅公布的第二批帮扶名单,更多县域第二梯队高中被纳入帮扶计划,补上了“县中崛起”的重要一环。

  “从现实与长远来看,县域第二梯队高中毕业生绝大部分会留在家乡,是未来县域发展的重要人才。”李云星认为,“县中崛起”不仅仅是个别头部高中清北率、重点高水平大学升学率的回升,更是县域中学教育的整体转型和全面变革,更需要统筹考虑县域普通高中的规模,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基层;教育责任编辑:阎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