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湖州市南浔区:乡贤“焕新”非遗活态传承

字体:
—2024—
05/22
06:18:33
2024-05-22 06:18:33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杨斌英 陆志鹏 梅亦洋

  “施浩平绣” 陆志鹏 摄 

  浙江在线5月22日讯(杨斌英 陆志鹏 梅亦洋)支起三脚架,准备好桌椅和绣包,打开手机直播平台……这几天,在湖州市南浔区练市镇施浩村“妙手生花”共富工坊内,当地乡贤姚锦娥熟练地当起了“主播”。已经学习刺绣54年的她,在施浩村推出“非遗刺绣直播”后第一个报了名。一段时间以来,她的刺绣直播收获了网友的频频点赞。

  早在四千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记载了“衣画而裳绣”,刺绣技艺沿传迄今,历久不衰。作为南浔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施浩平绣”的传承人之一,姚锦娥对刺绣情有独钟,指尖流转的一针一线承载着旧时岁月的精细与美好。

  “我外婆是一名绣娘,教会了我妈妈,记得小时候经常看到我妈妈刺绣,绣得活灵活现的,我就跟在身边扯线团、穿针,偶尔也会跟着绣上几针。”姚锦娥讲述着与刺绣结缘的点点滴滴,感慨颇多。

  作为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传承好、保护好,“施浩平绣”就是其中之一。为此,南浔区加大非遗传承和保护的资金投入、政策投入与文化引导,因地制宜深挖特色产业,以施浩村手工刺绣为切入口,打造“妙手生花”乡贤阵地工坊,成立由35名资深绣娘组成的手工刺绣队,优化非遗传承人的生存环境,提升非遗传承和保护的文化氛围。

  乡贤阵地有了,如何链接资源才是关键。近年来,南浔区不断深化农文旅融合之路,依托乡贤阵地,积极链接引进农业和旅游项目,为小镇发展广聚流量和人气。在该区统战部门的组织下,当地热心乡贤多次赴练市镇踏勘,围绕夜景、夜秀、夜娱、夜食、夜购、夜宿等内容,就如何丰富“夜经济”提出了诸多具体想法和建设性建议。今年春节期间,有不少游客来到练市镇布谷里文化商业街区打卡游玩。作为该街区的讲解员,乡贤严子良对当地的历史文化古迹如数家珍,他向游客讲述当地乡贤馆的由来、粮仓的历史等。阵地开始热闹起来,小镇也逐步有了知名度。

  近年来,南浔区找准路径、凝聚智慧、发挥作用,深化“同心·三服务”,凝聚最大向心力、画出最大同心圆。同时,该区充分发挥“乡贤+”的资源优势,实施“乡贤引资引智·反哺故里”行动,全方位培育展示文明乡风,为传承非遗文化注入更多乡贤力量。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乡贤文化扎根乡土,蕴含着爱国爱乡、敬业精业、崇德向善的道德力量,对于涵养精神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南浔区委统战部分管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区将继续发挥辖区内本土乡贤资源优势,通过积极引导、典型带动等方式,让更多的乡贤投身家乡建设、创新乡村治理、引领乡风文明,助力非遗资源有效地转化为旅游资源与文创产品,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核,激发传统文化的生机活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非遗责任编辑:蒋旭辉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