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小动物相伴、挖土住工地 走近 “文武双全”的年轻考古人

字体:
—2024—
05/24
08:58:51
2024-05-24 08:58:51 来源:潮新闻 记者 杨朝波 石怡锋

  手铲、锄头是他们的工具,挖土是他们的日常。他们住在工地里,既能“下地”干活,又能考古绘图,修复文物,整理资料,他们是考古一线的年轻人。

  在杭州萧山金家浜遗址,潮新闻记者见到了长袖长裤“全副武装”的孙玉鑫。她生于1998年,去年来到萧山成为一名考古青年。“我们每天早上7点开工,刚开始不太适应,现在生物钟已经调整好了。”小孙说,在户外工作,最怕的还是日晒和蚊虫等。遇到下雨天他们会在室内工作,她笑称有时候大家会“求雨”。

  孙玉鑫所在的金家浜遗址,位于萧山区新塘街道,现发掘区域内文化堆积多为4—5层,涵盖春秋战国、唐、宋、元、明、清时期。现场的考古人大多都是95后、00后。他们工作时,工地里的两只狗狗也会“上班”,过来探方巡逻。工地上还养了两只猫,猫猫狗狗成了大家的好伙伴。“其实这份工作要细心也要耐心,有时候会很久没有收获。因为热爱,大家聚在这里,也坚守在这里。”孙玉鑫说。

  小孙和同事们都常年住在工地上,全工地共用一根水管,平时大家洗衣洗碗等都要错峰用水。同时,因为只有一台热水器,大伙还建了一个“抢水群”,轮流使用热水。条件有些艰苦,孙玉鑫却总是挂着笑容。“我从小就喜欢考古,现在做着这份工作,感觉自己也在见证或是证明历史,很有收获感。”

  前段时间,萧山博物馆新展“铲释萧山——萧山2023年度考古记”开展。考古一线的年轻人也在展览里亮相。留言墙上,一位小朋友写下希望成为考古学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我会继续在考古路上走下去,希望她也能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孙玉鑫说,希望更多人了解考古,也希望未来更多人加入到考古人的队伍中。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考古;工地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