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从讲台到林间,海盐老教师用热爱和执着打造了一座“鸟类博物馆”

字体:
—2024—
05/25
10:19:43
2024-05-25 10:19:43 来源:潮新闻 记者 黄玉环

  在嘉兴海盐,有这样一位老人,既是诲人不倦的人民教师,也是南北湖鸟类的守护者。

  在38年的教书生涯里,他利用课余时间钻研鸟类知识,为160多种鸟制作了400多个精美的鸟类标本,建成一座私人“鸟类博物馆”。如今,他虽已退休,但仍在学校为孩子讲解鸟类知识和标本制作。

  这位老者叫陈其昌,他的事迹,日前被浙江省生态环境厅评为2024年度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

  5月24日,潮新闻记者拜访了这位老者。  

陈其昌在介绍标本制作 潮新闻记者 黄玉环 摄

  爱鸟的山村教师

  为学生观察制作鸟类标本

  走进海盐县澉浦小学,错落的教学楼间绿植葱葱、众鸟群飞,生态环境十分优美。校园里有个鸟类探究实验室,平常陈其昌就在这里教学生们认识鸟类和制作标本。

  “我从小就很喜欢鸟,经常和长辈到山里观察它们。”陈其昌告诉潮新闻记者,彼时大家保护动物的意识还不强,有不少人以捕鸟为生。

  但对于年幼的他来说,更好奇的是不同鸟类的特点和它们的生活习性。

  为了搞清楚鸟儿过冬时迁徙到哪里,他会特意抓一只鸟,在它脚上绑块小竹牌,写上“我在南北湖”,期待鸟儿飞到远方,那边的人能给他回信。

  时光飞逝,还未等来回音的陈其昌,已经长大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在当地的一所山村小学里教书,慢慢减少了和鸟儿打交道的机会。

  时间来到1988年,那年国家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大家对各种动物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不少学校也成立了兴趣小组。陈其昌便重新捡起自己的爱好,利用课余时间系统学习鸟类知识,并带孩子们观察鸟类。

  “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这只鸟已经摆在眼前了,但大家都不知道它叫什么。”由此,他萌生了制做鸟类标本的想法,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鸟类特征。

赤翡翠标本 潮新闻记者 黄玉环 摄

  鸟类标本越做越多

  老宅成了免费展厅

  制作鸟类标本,并没有想象中容易,不仅要搞清楚原理,更要手巧心细。

  陈其昌的初次尝试,是在1993年秋天。他从摊贩手里买来一只死掉的雀鹰,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他把鸟去肉去脂,用石灰、明矾防腐,再用棉絮塞进鸟肚子,用铅丝固定翅膀、骨架,然后进行缝制。一连忙活了好几天,第一个标本终于做好了。

  此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了,逐渐痴迷其中。

  缺乏制作技术,就买来书籍学习,向专家请教;为了找到合适材料,他到处拾捡塑料泡沫、木屑、木刨花作填料。为了不伤害动物,他会选择死去的鸟儿来做标本。如何收集更多种类的鸟儿?他的足迹遍布周边的山川野林,还成为杭州、上海等地花鸟市场里的常客。

  没多久,大家都知道了海盐有位“鸟痴”。如果有合适的死鸟,就会主动联系他。而陈其昌也很爽快,只要是自己没有收集到的种类,大多都会果断买下。

  因为各种原因而失之交臂的一些鸟类,则成了他心中永远的遗憾。“我刚做标本没多久的时候,有人联系我说,手里面有一只死掉的红角鸮,有3斤多,比较罕见的,要价350元。那个年代,大家每个月的工资也没多少钱,我犹豫了一下,后来就被人买走了。”

  后来,陈其昌碰到心动的鸟类,就会果断下单,在这上面花了不少钱。渐渐地,他积累了越来越多的鸟类标本,教室里早已经陈列不下,他又把老宅改造成了一个免费的临时展馆,吸引了周边县市的师生前来参观学习。

  2015年,随着老家的拆迁,陈其昌的标本一度面临无处安放的困境。幸运的是,澉浦小学伸出了援手,为他提供了展示标本的空间。

  编写出版鸟类图册    

  退休后仍然脚步不停

  在澉浦小学的鸟类探究实验室里,猛禽、陆禽、攀禽、鸣禽等各种大大小小的鸟类标本应有尽有,它们有的振翅欲飞,有的静卧枝头,有的低头徜徉,个个栩栩如生。

  这些数量繁多的标本,让陈其昌印象最深的是一只大鵟标本。

  “是有一年除夕夜,从别人手里买过来的,已经死掉了。年初一吃过午饭后,人家都出去玩或看电视,我就开始做标本,不停地做,晚饭也是早早对付了一口,一直到凌晨3点15分才弄好。”

  记者近距离端详了这只大鵟,只见它岔开双脚站在一根树枝上,双眼向下凝视观察下方,张开双翅正要起飞,仿佛活了一般。

每个标本都栩栩如生 潮新闻记者 黄玉环 摄

  如何把标本做得如同活物?陈其昌的秘诀是观察,“你要熟悉它们,才能做得好。”

  谈及每种鸟类的特点习性,他如数家珍,“比如说夜鹭,喜欢结群活动,头上有撮毛,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变黑,所以民间有‘夜鹭苦,老了还要背黑锅’的说法。”

夜鹭标本 潮新闻记者 黄玉环 摄

  据了解,陈其昌不仅在课堂上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栩栩如生的标本教学,还将南北湖地区的鸟类种类进行了详细的记录。2000年,他编写出版了《南北湖鸟类图册》,详细记录了南北湖地区常见的87种鸟类,并于2008年再版,鸟类种类增至161种。这本图册已成为澉浦小学的课外读物,影响了上万名学生。

  退休后的陈其昌,并没有停止他的脚步,他继续在澉浦镇中心小学担任讲解员,为学生和老师普及鸟类知识。澉浦镇中心小学也积极配合,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建立了“观鸟树屋”和生物观察监控网络,为学生们提供了亲近自然、学习生态的新途径。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鸟类;博物馆;教师责任编辑:阎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在嘉兴海盐,有这样一位老人,既是诲人不倦的人民教师,也是南北湖鸟类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