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手工作业摆满半个图书馆!宁波这群小学生用粘土复刻了一场中式浪漫

字体:
—2024—
05/27
00:17:33
2024-05-27 00:17:33 来源:潮新闻 记者 杨云寒

  千工床、万工轿,朱红妆奁,绵延数十里……如此场景,浩浩荡荡,蔚为壮观,在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江南一带颇为寻常,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十里红妆”。

  “十里红妆”是宁波宁海及浙东地区特有的传统婚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端于南宋,鼎盛于清代,历史悠久,不过到了现代日渐式微,只有在博物馆和一些影视剧里才可以看到。

  最近,宁波江北洪塘实验学校的一群小学生们用粘土还原了“十里红妆”的场景。相关视频很快出圈。

  受访者供图

  记者在视频中看到,这些泥塑小人栩栩如生,神态各异,圈椅提篮等陪嫁器物也都是细节拉满,精致动人……处处透着童趣。

  5月26日,记者联系上洪塘实验学校美术教研组长吴丹,了解背后的故事。

  半年复刻“十里红妆”

  用童趣演绎传统

  “这些泥塑,都是我们学校的小朋友在课堂上完成的。”电话里,吴老师的声音十分自豪。

  参与完成这一“作品”的学生一共有三四十人,有低年级的,也有高年级的,用的材质都不一样,其中低年级用的是轻质粘土,而高年级的学生则用的是彩色面团进行“面塑”。

  从上课观察到观点提出,再到成果展示,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

  受访者供图

  吴老师告诉记者,这是洪塘实验学校一门名为“红妆童创”的特色课程,如今已经持续5年了,从2019年课程开设之初就深受学校师生的欢迎。每年学校也都会展出孩子们完成的最新作品。

  “‘十里红妆’是我们浙东地区的传统,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偶然发现,很多孩子对这种风俗知之甚少。”

  吴老师介绍说,“十里红妆”的婚嫁仪式十分考究,仅仅是婚典前一天,女方送往夫家的嫁妆器物琳琅满目,数量多,品类也是一应俱全。

  受访者供图

  在学校设计的“红妆童创”美术课程中,老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红妆物件,了解传统文化,再利用丰富形式创新演绎“十里红妆”。在演绎的过程中,也会摒弃繁杂的工艺,尽可能采用简单、童趣的表达方式。

  此次火出圈的泥塑,便是其中一种颇具童趣创意的表达。

  让小人立起来

  是孩子们最大的难题

  童趣的创意,体现在细节上。

  受访者供图

  吴老师告诉记者,这些由学生复刻的“十里红妆”,其实并不完美,从专业眼光看,很多人物的形象还是有些僵硬,但小朋友们的“演绎”仍带来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你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送亲队伍里的人物造型和博物馆里看到的很不一样,有的歪着脖子,有的闭着眼睛,看起来就很动态很可爱,让人忍俊不禁……”

  不过,要把“十里红妆”完整地复刻出来,难度也确实不小。

  受访者供图

  受访者供图

  吴老师说,考虑到参加这门课程学习的,大多是一些“零基础”的小学生,学校美术教研组在课程设计上也简化了工艺,整体降低了制作难度,不过在实践中,摆在孩子们面前的难题还有不少。其中,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让这些用粘土制作的小人立起来。

  受访者供图

  “这是我们之前从来没考虑过的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遇上了,这些小人不管怎么做,就是立不住,影响了最终呈现的效果。”吴老师坦言,对于小学美术老师来说,平时的教学几乎很少接触人物泥塑,这对于大家来讲也都是“空白”。

  多次碰壁之后,学校邀请了一位从事泥塑制作的老师给师生们上了一节课。在这位老师的启发下,大伙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案——利用铅丝把小人固定起来。

  受访者供图

  至此,这个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吴老师告诉记者,类似的情况,在教学中时常也会碰到,他们在教会孩子动手演绎“十里红妆”的同时,也都是在不断学习新的事物。

  除了泥塑还有折纸、剪纸

  接下来考虑引入动画

  这些被泥塑复刻的“十里红妆”场景,这两天一直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展示。

  受访者供图

  至于学生制作的迎亲队伍有多大,嫁妆器物有多少,吴老师也并没数过。她只知道占去了半个图书馆。“这在学校历史上,可是第一次。”

  吴老师说,从2019年起,每个学期结束时,学校也都会对学生制作的“红妆”作品进行展示,但展示的地点一般是学校的艺术走廊,作品的规模都没有这次的大。

  被展示的学生作品中,除了泥塑外,还有以“十里红妆”为主题的折纸、剪纸,以及综合材料艺术作品等。“比如说我们会让学生把纸头折成新年的嫁衣,或是在剪纸上呈现出婚嫁的元素。”吴老师说,还有一回,学校从外面买来了大量金属片,拼出过“红妆”的造型,“我们通过这些方式,都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了解美术的工艺。”

  受访者供图

  受访者供图

  这门“红妆童创”课程已在2021年获评宁波市美育精品课程。

  吴老师告诉记者,接下来还考虑将其他的美术形式融于到“红妆童创”的课程中,“比如说我们还考虑引入平面设计的思维,让孩子们通过绘制海报的方式来呈现,或者通过制作微格动画或拍摄小视频,用更现代、更立体、更动态的方式讲述我们本地传统文化的故事。”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宁波;婚俗;教育责任编辑:叶媛媛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十里红妆”是宁波宁海及浙东地区特有的传统婚俗,最近,宁波江北洪塘实验学校的一群小学生们用粘土还原了“十里红妆”的场景,相关视频很快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