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文化特派员:扎根乡村“育”文化

字体:
—2024—
05/30
16:16:45
2024-05-30 16:16:45 来源:潮新闻 记者 龚望平 编辑 童晓

  “文化特派员”牵线组织,建筑工程、文化传媒、国际交流、展览策划等领域专家齐聚,一场问需于村民、点单式服务的省级文化特派员赋能李祖的乡村美育行动,5月29日在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创客中心启幕。

  日前,浙江省全国首创文化特派员制度,首批100名文化特派员已入驻乡村。文化特派员服务周期为两年,在所驻乡镇(街道)范围内重点指导1个行政村,结对1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或农村文化礼堂,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服务供给、文化品牌打造、文化资源挖掘等七大类工作。

  “村里各类文旅活动不少,但比较琐碎,不具规模,给人印象不深。”全国人大代表、李祖村支书方豪龙抢先发言,他希望通过本土文化挖掘,培育一两个类似于西湖荷花节、西塘庙会、余姚杨梅节等品牌特色活动,能让游客们常想常来。

  浙江图书馆研究员陈丰松马上接过话题,同为文化特派员的他此次被派驻在义乌市赤岸镇神坛村。“我们要服务的不能只是一个村,要与地、县、乡各级文化员一起,让文化赋能推动更多乡村振兴。”在陈丰松看来,李祖村可以集周边乡村以及其它镇街的文化资源力量,策划培育一些地标性的文化活动,比如曹村的重阳庙会、鸡毛换糖的红糖文化等。

  徜徉李祖村,山清水秀、白墙黛瓦,一步一景美如画。在村口的一家火腿主题小酒馆里,农创客杨聪云每天会通过直播带货,向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分享搭乘中欧班列而来的西班牙火腿。“村干部、农创客每天或在接待来访团队,或出去外面分享交流,却常常忽视如何更好地服务本地村民。”她希望能搭建新老村民常态化沟通交流的载体平台。

  听完杨聪云的创业感悟后,擅长传统村落设计开发的建筑师李兴举激动地站起来说,农村乡土文化与现代商业文化存在差异,相互交融更是会给李祖带来全新的文化,因此要重视新老村民的交流互动,重视文化与乡村、商业有机结合,“可以建一支爱三农、善沟通、乐文化的志愿服务队伍。”

  “石鼓茶雪屋”店主龚佳静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来李祖村创业两年多来感受很深的是,这里商业配套、文旅设施越来越完善,只是可挖掘开发利用的文化资源不够,特色优势不明显。

  文化特派员、浙江美术馆公共拓展部馆员刘佳波是文旅部“春雨工程”奖获得者,在乡村美育、文化品牌培育推广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认为可以因地制宜植入更多适合在乡村开展的文艺活动,并利用这些品牌活动开发一些IP类产品,比如夏日爆款的文创雪糕、网红餐点的就地取材等。

  扎花、染色、氧化、拆线……李祖村的“沙漠的染坊”布艺工作室,已成为社交平台追捧的网红打卡点。创始人楼沙漠霜5年前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设计专业就来到李祖村。“在这里,开门可以望见远山,关门可以专注创作,每年能举办一场展示我们创作的服装配饰等作品的走秀就更好了。”楼沙漠霜说。

  “我已经对接你们母校的学弟学妹,他们愿意来李祖的田间地头走秀,你就用心准备好作品。”作为派驻李祖村的文化特派员,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友朱阳瑾第一时间就联系浙江理工大学,楼沙漠霜的眼睛瞬间湿润了。

  办在一座百年四合院里的“子曰学堂”和义乌市工商学院国际学生国情教育名师工作室对接成功,创始人陈昭君择日将与国际留学生们共读经典。

  太阳渐渐偏西,乡村的田间地头、店铺广场,“文化特派员”的美育行动还在进行着……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文化特派员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文化特派员”牵线组织,建筑工程、文化传媒、国际交流、展览策划等领域专家齐聚,一场问需于村民、点单式服务的省级文化特派员赋能李祖的乡村美育行动,5月29日在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创客中心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