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温州肯恩大学艺术史教授米克:

了解中国历史,传播中国文化

字体:
—2024—
06/07
07:54:41
2024-06-07 07:54:41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王艳琼

  浙江在线6月7日讯(记者 王艳琼)“Fantastic(好极了)!”得知习近平主席复信美国肯恩大学校长雷波列特,温州肯恩大学艺术史教授米克·保尔森·巴默颇感兴奋,她在手机上阅读新闻后,就分享给远在美国的家人,还给他们留言,“你们看,我在中国很好!”

  今年50多岁的米克已经在温州肯恩大学就职4年。“当时就是受中美合作办学模式吸引。”米克说,她原先在美国一所公立大学教书,对中国文化颇感兴趣,看到美国肯恩大学的招聘信息后,满怀期待应聘来到中国。

  “来了才发现,一切都很美好!”来中国前,米克甚至有些“误解”,以为中国饮食都是辣的、中国建筑都是矮房……没想到,自己很快适应了在温州的生活,海鲜好吃、蔬菜新鲜,交通也方便,空闲时她会去温州的文化景点参观、去温州乡村度假,还开始自学中文,甚至对温州话很感兴趣。

  改变最大的,还属教学方式。“过去我站在美国角度讲述艺术史,现在近距离接触中国文化后,会以更宏观的视角来阐述。”说着,米克用手势比划长短,来形容中美文化的区别,“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可以学习的内容太多了。”她表示,来到中国后,也让自己打开了认知,尝试站在国际视角去比较中西方艺术。

  带着学生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是米克每学期都会开的一堂艺术课。温州博物馆里的国宝级文物、北宋瓯窑褐彩执壶,是她最喜欢的文物之一。站在展陈柜前,她让学生们围成一圈研讨学习。“这件作品的材料、釉面、装饰,展现了精湛的瓯窑技艺,但造型风格却在印度、欧洲更常见。”米克赞叹于温州千年来的中西文化交融盛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她也习惯用中西文物比对的方式,让中国学生从“家门口”的文物入手,理解不同时期中西方文化的差别,更好掌握艺术史知识。

  “米克教授的教学彻底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温州肯恩大学今年应届毕业生夏盛敏是米克的学生之一,主攻室内设计专业的她,辅修了一系列米克的课程,跟着老师开展文物项目研究、进行温州古建筑白象塔研究课题、翻译画册并制作配套文本,“把西方的知识运用到中国传统文化挖掘与保护中,非常有意义。”

  像夏盛敏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米克每学期在温州肯恩大学带教150多个学生。来到中国后,她忙于课程教学,这个暑假也列好了工作计划,要准备下学期的课程,还要继续中西文物的课题研究,“这对于中外友好交流也有好处,让更多外国人知道中国历史,更客观地了解中国深厚文化。”

  实际上,米克早就开始在海外各大平台讲述“中国故事”。她举着手机给记者看,自己参与学校拍摄的《文物世界里的“千年商港”》视频,被发布在YouTube平台上,获得不少关注。视频里,米克走进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温州博物馆,熟练地讲述温州出土的文物和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温州人很酷,他们总是周游四海!”她诙谐地讲述,也让外国人看到了更具象的温州历史和温州人精神。

  翻看日历,米克对中国传统节日赞不绝口。端午节快到了,讲到龙舟她手舞足蹈,说着“exciting(令人激动的)!”看烟花、划龙舟、吃粽子、逛灯会……全都是新鲜体验,中国传统文化让她着迷。

  谈及中美文化交流,米克觉得,中美文化加强互动,尤其中美青年一代交流合作,在国际文化传播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也期待更多中国学生了解中西方艺术的区别,融合应用,加强交流和学习。

  “在温州的生活,让我变得更加开放包容。”米克分享道,因为温州肯恩大学,她得以来到温州,有这段丰富多彩的中国之旅,于自身学术而言也是宝贵的经历,她将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继续探索这个美丽国度深厚的文化故事,并且运用专业知识开展文化传播交流。米克还直言,将会走访中国各个角落,挖掘一段段“活的历史”。她呼吁更多美国教育界人士来中国走走看看,向世界传播美丽中国。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中美;教育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