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义务为村民理发 山村“月度理发师”十年坚守约定

字体:
—2024—
06/18
10:25:50
2024-06-18 10:25:50 来源:金华日报 记者 卢师慧

  骑着电动三轮车,后排载着水壶、脸盆、塑料凳,左肩斜挎着一个装着剪刀、推子、围兜的理发工具包,背带把衣服深深地勒出了一条折痕……6月15日早晨6时许,东阳市巍山镇市前村77岁的裘林根早早来到村文化礼堂,烧好热水,摆好桌凳,等待着村民前来理发。

  “剪个头发。”第一位顾客是77岁的村民楼桂香,她基本上每隔两个月会来理一次发。在楼桂香理发的时候,又陆续来了几名村民,坐在礼堂的长凳上排起队。村民王章根说:“裘林根剪完头发还会给我们刮胡子,手艺很好。”

  2014年以来,裘林根每个月15日都会义务为村民理发,从未间断。最近,他被评为今年第一季度“东阳好人”。

  精湛理发技艺养家糊口

  “他得过小儿麻痹症,右腿有些残疾,无法干繁重的农活,很早就去学理发了。”裘林根的妻子楼彩光说,小学毕业后,裘林根的父母介绍他向隔壁村的一位理发师学习。每天,裘林根跟着师父走街串巷,上门理发。

  “因为脚不方便,走山路都要比别人累许多。”裘林根说,有时候师父已经理好头发准备去下一家时,他才赶到。为此,裘林根提前打听顾客的家庭地址,比师父早出发先到达。在一次次学习实践中,裘林根出师了,成为市前村唯一一位理发师。

  结婚后,为了养家糊口,裘林根每天出去理发赚钱。别人半小时能走到的地方,他要走1个小时甚至更久。

  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家对发型的要求越来越多样,为此裘林根买书研究。“我的手艺好,那是在村里得到普遍认可的。”裘林根骄傲地说。

  坚守十年的“月度理发师”

  理发虽是一件小事,可对于村里上了年纪、腿脚不便的老人们来说,却是一件难事。

  市前村60岁以上老人有170多名,且地处偏远山区,距离巍山镇区有15公里左右。“最近的理发店在古渊头村,我们这里一天只有两班公交车,为了理个头发,早上7时就得坐公交车出发。”楼桂香说,年纪大了吃不消来回坐车。

  了解到村民的需求,2014年,市前村两委干部找到裘林根,希望他能为村里的老人理发。

  “他马上就答应了,愿意无偿帮助村民。”市前村村监委主任刘洪彬说,裘林根一直坚守约定,让大家十分敬佩。

  裘林根每个月的15日都会出现在村文化礼堂。他成了市前村的“月度理发师”。75岁的村老年协会会长楼希唐说,村里老人们都已经习惯等着每月理发的这一天。

  值得一提的是,裘林根还会在那天专门留出时间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有些长期卧床老人整个头皮上覆盖着厚厚的一层灰痂,裘林根都会帮他们认认真真将头发理好,并把头皮上的灰痂一点点慢慢揭掉。

  “我有一门手艺,还能用得上,那肯定要去做。”裘林根说,虽然自己年纪大了,但还能帮到别人很开心。

  一推一剪中的暖心“约定”

  采访时,前来理发的村民一个接着一个,裘林根一直都是站着且身体呈弯腰的姿势,手上的动作一直没有停下。

  “每次理发一天会有三四十人,从上午7点多到下午4点多,他一站就是8个多小时。”楼彩光告诉记者,因为担心裘林根的身体,她每次都会陪同前来,还能帮衬着干点杂活,和前来理发的村民唠唠嗑。

  去年年底裘林根因病住院10多天,回到村里的第一件事便是将公益理发日补上。“其实他站一天很累,晚上一回家便躺床上。”楼彩光说,裘林根身体不好,心脏放了支架,但依然坚持要公益理发。前些年,儿子为了支持他,特意买了一把按摩椅。

  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裘林根收拾好自己的工具,骑上电动三轮车,往家的方向骑去。

  十年如一日,裘林根用精湛的理发技艺,温暖了村民们的心。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暖心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