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好房子”如何建?“标准”来了,下月试行……

字体:
—2024—
06/19
23:54:33
2024-06-19 23:54:33 来源:温州晚报 记者 胡林娇

  “住”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下力气建设好房子,在住房领域创造一个新赛道”“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去年年底以来,建设“好房子”,不断出现在各类报告中,以革新现有楼市产品。近日,市住建局发布了关于印发《温州市住宅建筑品质提升设计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的通知,从供应端调控房地产行业,促进房地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住宅品质的提升,为楼市注入新动力。

  根据通知,该导则将于7月1日起试行,适用于温州市范围内所有新建住宅小区。试行后,温州市出让或划拨的国有建设用地上的住宅建筑项目都按该导则执行。并且该导则从建筑专业、结构专业、给排水专业、电气专业、室内设计专业、暖通专业、智能化专业、夜景照明专业8个方面,指导和规范温州市住宅建设工程设计的品质管控,对温州住宅层高、门头设计、地下室等规范要求,以提高住宅建筑的项目品质和居住体验。

  规范层高及门头设计

  提高居住品质感

  根据导则要求,住宅标准层建筑层高不应小于3.0m。另外,住宅首层单元出入口应结合立面整体设计门头,并应在出入口位置设置雨棚,雨棚的深度不应小于1m。从人性化的角度来看,设置雨棚可以增强居住的舒适度,下雨天能为居民提供一个很好的“避风港”,方便业主的进出。

  除了楼幢门头设计,导则还提出,住宅公共部位室内装饰装修设计应包括从住宅公共出入口到入户门之间的公共使用、交通等空间的设计。同类型与定位的小区公共部位装修标准应保持一致。住宅地下层入户门厅应与首层入户门厅采用同等装修标准。高层住宅单元入口门厅的面积应大于等于20㎡,层高宜大于等于3.6m,门厅应自然采光通风。门厅通往电梯厅的通道不应迂回过长,并应充分考虑装饰面厚度,装修完成后通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2m。

  总体来说,此次导则从温州市民注重的入户门面设计的各方面细节考虑入手是一个积极的尝试,一个统一和高质量的入户门面设计不仅有助于提升整个社区的外在形象,还能够增强现有居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明确隔音降噪措施

  保障住所环境舒适度

  值得一提的是,导则要求住宅分户墙应采用240mm厚墙体,且应采用隔声良好的砌体材料及细部构造做法。众所周知,分户墙的隔声问题一直是住宅中常见的问题,一些开发商为了节省材料成本,将墙体做薄,导致隔音变差,住户的生活隐私性得不到保障,现如今,导则对分户墙厚度做出明确规定,保障基本的隔声要求,更好地照顾到业主生活的私密性与居住舒适度。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和提高居民的居住品质,导则还提出,对于紧邻高速公路、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地上轨道交通线的住宅应采取满足声环境要求的技术措施,当卧室、起居室(厅)布置在噪声源一侧时,外窗应采取三玻两腔、三玻中空夹胶等隔音降噪措施。

  当前,市区一些紧邻快速路、轨道交通沿线楼盘项目会采用三玻两腔的玻璃做外窗,此次导则则是从房企自愿采用三玻两腔、三玻中空夹胶等隔音降噪措施到要求应该采用。另外,在针对隔音降噪处理上,导则也通过细致考虑,推荐使用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密闭性、隔热性的系统门窗,以满足居民对居住环境舒适度的体验。

  考虑敞开外廊设计挑檐

  维护业主隐私及安全

  此外,导则提出住宅阳台、露台之间应考虑住户隐私隔断,避免视线干扰。当采用实体隔墙进行隔断时,实体隔断高度不应小于2m,栏杆与实体隔墙交接位置应进行封堵,栏杆位置不得跨越实体隔墙。此次导则提出采用实体隔墙进行隔断住宅阳台、露台的设计要求,有助于维护住户的隐私性和安全性。

  同时,对于高层住宅采用敞开外廊式平面设计,确需采用敞开外廊式平面时,导则指出住宅每户应至少有一部公共电梯不经过敞开外廊到达户门。敞开外廊应采用实体栏板(包括玻璃栏板等),并应做好有组织排水设计,且敞开式外廊两侧应设置防雨雪进入的挑檐。

  现阶段,在高层住宅建筑中,在两梯四户的布局中,候梯厅(电梯厅)和公共走廊是居民进出电梯和各自住宅的必经之地。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特别是遇到雨雪、大风等气候条件时,敞开外廊存在较多的使用问题,比如雨天地面湿滑容易导致行人打滑等,导则提出的这条举措有助于增强敞开外廊的安全性,对防止雨雪飘入而引起地面湿滑等问题起到一定的作用。

  优化归家通道宽度

  提升用户便利性体验

  除此之外,导则还提出住宅电梯轿厢高度不应低于2.4m,并应选用具有防夹感应功能的电梯;住宅电梯应安装电梯专用轿厢空调。由于当前市面上电梯轿厢高度最小一般为2.2m,此次导则提出的这条举措,为房子装修时搬运大件家具提供了便捷性。

  并且针对设有电梯的住宅,导则还提出,住宅各个电梯应通达所在部位附设地下汽车库各层,汽车库与电梯厅之间应设一处净宽不小于1.8m宽的归家通道,归家通道不应利用无障碍车位附带的无障碍便道。当电梯厅与汽车库之间存在高差时,应采用符合规范要求的无障碍坡道连接,无障碍坡道不应减少归家通道宽度。

  时下一些住宅项目为了节省造价,部分电梯存在未到达所在部位的地下室各层的现象,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此次导则提出的该条款做出明确要求,是以提升用户体验。另外,对于汽车库和电梯厅之间有时通道尺寸较小或被停车位挤占的问题,导则也做出了明确尺寸要求。

  革新温州楼市品质

  引导房企建“好房子”

  从该导则中不难看出,为了提升温州市住宅建筑的整体品质,保障住宅项目在满足基本居住功能的同时,兼顾美观、环保、绿色和智能化等现代居住需求,温州市住建局“花了大力气”对住宅品质的提升做了进一步的规范,比如规范层高及门头设计、明确隔音降噪措施、考虑敞开外廊设计挑檐、优化归家通道宽度设置等等。

  导则的实施执行将带来哪些影响?从开发商层面来说,新的房地产市场形势下,房企纷纷扛起“卷产品”“卷品质”的大旗,从地段到土地“素质”,再到产品上的升级迭代,此次导则的规范能进一步促进房企拿地布局进行自我升级;从政策层面来说,从设计、配置、安全等各大细节引导企业开发建设“好房子”,有利于优化房地产市场供应结构,也是迎合市场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随着人们对居住水平需求的日益提高,对住宅的要求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深化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恰是从供应端调控房地产行业,促进房地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住宅品质的提升,积极探索建设“好房子”。不容置疑的是,未来温州的住宅品质将在规范的实施执行下迈向另一个台阶。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住宅;房地产责任编辑:廖君琳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