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浙产纪录片《胡阿姨的花园》获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导演希望——

纪录电影能被更多人看到

字体:
—2024—
06/29
07:15:03
2024-06-29 07:15:03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沈听雨

  浙江在线6月29日讯(记者 沈听雨)日前,在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颁奖典礼上,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副教授潘志琪执导的纪录片《胡阿姨的花园》获最佳纪录片奖。

  拍摄纪录片近20年,潘志琪欣喜地看到纪录片的魅力正获得越来越多观众的认可,但他也坦言,纪录片需要更多展示平台。在颁奖典礼举行前,记者跟潘志琪面对面聊了聊,听他讲述关于《胡阿姨的花园》、关于纪录片本身的故事。

  《胡阿姨的花园》的故事很简单:重庆的胡阿姨靠经营价格低廉的小旅馆为生,日子朴素却快乐,她还用废弃垃圾建造了一个缤纷花园,在这个诗意空间里面,她实现了自我救赎并抚慰患病的儿子。

  从2012年到2021年,潘志琪记录下这对母子的生活。他说,其中最打动自己的,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和生活韧性。“胡阿姨身上有一种少有的理想主义,她总是超越苦难,心存美好,就像是贫瘠土地里盛开的一朵鲜花。”

  再把时间往回拨。2010年,潘志琪在机缘巧合下来到重庆十八梯。这是重庆主城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并在那一年要启动改造搬迁。“拍纪录片,我希望去记录时代的变化、城市的变迁。”站在十八梯前,看着它与周边解放碑等建筑间的巨大反差,潘志琪觉得这是个值得记录的地方。

  从关注空间开始,他寻访在周边生活的人们,茶馆老板、街边小摊贩等。两年后,他遇见了胡阿姨和她的儿子少斌。潘志琪说,这对母子的性格截然不同,但他们的生活轨迹和时代巨变下的城市空间相重合,这种大时代下普通人的命运,与他创作初始想表达的方向相契合。

  潘志琪在前往上影节前,特地去了一趟重庆。“现在胡阿姨的房子里装了一个很大的电视机,我把笔记本连上去,跟他们一起看了这部片子。”他说,这是胡阿姨和她的儿子第一次看成片。回望10多年前的样子,他们觉得很神奇,这正是纪录片特有的魅力。

  这不是潘志琪第一次聚焦普通人的生活。曾经,他的纪录电影《24号大街》,记录了杭州一条街道的变化,展现了外来务工者的生存图景。这几年,他正在跟拍养蜂人行走各地追花取蜜的故事。

  “人、社会、时代”,是潘志琪在创作、拍摄时始终遵循的准则。他希望通过记录普通人的故事,映射时代的变迁,并触达观众的共情点。

  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纪录片竞赛单元设立于2015年。曾任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纪录片单元评委主席的芬兰纪录片导演皮尔乔·汗卡萨罗曾表示:“你来上海看这些纪录片的展映,就像环游了一次世界。纪录片让我们看到真实的世界和生活的困境,它会增加我们的责任心,它会教会全世界的人彼此理解,相互包容。”

  作为对真实生活的视觉表达,当前,中国的纪录片受众群正在增长。不过,潘志琪坦言,在多数平台的内容生态里,纪录片还是面向商业化追逐利益的模式。同时,不可否认的是,纪录片的投入近些年正在萎缩。

  接下来,潘志琪还计划让《胡阿姨的花园》进入艺术院线上映。他直言,在电影市场和商业电影共同竞争是很残酷的,纪录片培育更广阔的市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只有有了足够多的平台,纪录片才有实现“破圈”、被更多人看到的可能性。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产;纪录片责任编辑:阎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