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19日讯(记者 来逸晨 通讯员 裘云峰 魏骁)目前,浙江进入抢收早稻、抢种晚稻的“双抢”农忙季。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消息显示,2024年浙江夏粮总产量87.76万吨、生产面积327.36万亩,双双创九年来新高。其中生产面积同比增长7.8%,增量居全国第二。
浙江耕地资源少,粮食生产却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关键在于深挖潜力。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每年依次有“夏粮、早稻、秋粮”三次收粮季,近年来,浙江在保障秋粮生产稳中有进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夏粮、早稻开展扩面增产。
“持续推广高产优质品种的同时,我们因地制宜推进‘单改双’(单季稻改为早稻+晚稻),并进一步发展‘三熟制’(稻—稻—麦、稻—稻—油等一年三熟),为保持粮食增产态势拓开发展空间。”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据了解,夏粮包含谷物、豆类、薯类,随着“三熟制”推广,小麦成为今年夏粮扩面增产“主力军”,生产面积比去年增长11.4%,总产量增加5.36万吨,拉动效果明显。另据初步测算,今年浙江早稻扩面15万亩,增收潜力大。
增加“一熟”不容易,关键在于“抢茬口”。“每一‘熟’之间的‘茬口’是种植最忙的时期。”绍兴越城区95后“粮二代”朱梦黎介绍,为不误农时,20多天的“茬口期”内,她承包的1400亩稻田需要全部完成早稻收割、晚稻插秧。“通过高度机械化操作省力提速、再以设施化发展提前集中育秧,是大规模种粮顺利度过‘茬口期’的关键。”这位新农人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浙江大力推进农业“双强”行动,通过推广建设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等粮食生产服务体系为抓手,从技术推广、科技扶持、加工处理、产销衔接等角度开展专业化服务,为更多种粮农民提供了“抢茬口”的便利,提高了他们“多种一季”的生产积极性。
在宁波镇海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农艺农机融合示范基地,这里的智能育秧中心拥有全数字化控制系统、高速精准的钵(毯)苗全自动播种流水线、日供秧苗1万盘以上的育秧暗室,通过为远近5000亩粮田提供集中育秧服务,巧打时间差,将水稻有效生长季多向前延伸10至15天,有效缓解周边农民的“抢茬口”压力。今年,基地的“稻—稻—麦”三熟制种植规模已推广扩大至近700亩。
温州创新推广“湿粮不落地”全托管模式,通过建设“净粮中心”,整合优化粮食的收割、烘干、清理、运输等流程,实现粮食产后的一体化服务,一改农忙季农民自行叫车、排长队售粮的耗时低效。
据省农业农村厅统计,今年浙江早稻高产品种的应用面积达90%以上,集中育秧面积达68.41万亩,同比提升5.83%,在“茬口期”适期播栽的面积占比达92.63%,有望与夏粮双双实现“九年连增”,浙江粮食持续增产的势头明显。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