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2024年全国生态日浙江主场活动在绍兴举办

绿色发展,如何更添亮色

字体:
—2024—
08/16
05:35:06
2024-08-16 05:35:06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浙江在线8月16日讯(记者 胡静漪 王佳)今年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

  在此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回信,对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提出殷切希望。

  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低碳发展。8月15日,省发改委在绍兴举办2024年全国生态日浙江主场活动,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主题开展经验交流。如何推动全社会低碳转型?有一批试点城市正在探路。

  改革为引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这就要求各地以改革创新为引领,构建碳排放双控体系的基座。

  去年11月,国家发改委公布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园区),杭州和湖州入选。大半年来,两地建机制、推改革,形成不少制度创新成果。

  2021年起,湖州在全国首创“工业碳效码”,用于核算企业单位增加值的碳排放量并评估碳效等级,激励企业加快绿色转型。但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碳排放底数不明、转型动力不足、市场资本推动缓慢等问题。

  为此,湖州研究制定《工业碳平台建设和管理规范》地方标准,推动工业碳效评价结果在绿电(绿证)交易、节能诊断等方面的应用,累计为全市9000余家工业企业动态赋码,促成湖州地区绿电交易超1.71亿千瓦时、购买绿证超50万张。

  如今,“碳效码”机制已经向建筑碳效改革领域推广。湖州首创“建筑碳效码”,编制出台国内首个公共建筑碳效分级评价标准,已精准实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约15万平方米。

  “我们积极研究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体系,重点建立‘碳核算+碳预算’、‘碳效+碳评价’、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绿色金融+转型金融’、减污降碳、碳汇价值转化六大机制。”湖州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沈晖说。

  在碳效机制之外,杭州还在建平台、定标准,如推进碳期货交易所、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搭建“碳账户金融”应用场景;推动一批产品“碳足迹”核算,探索构建“碳足迹”数据库,推动完善重点领域、公共机构能耗及碳排放定额标准等。

  目前,杭州单位GDP能耗降至0.25吨标准煤/万元,领先全省(0.4)、全国(0.48)平均水平,位居全省第一;上半年,湖州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达6.0%,处于全省首位。绿色低碳改革,成效初现。

  项目为抓手

  当前,国家正在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以项目为抓手,其间蕴藏着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机遇。

  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两新”工作中,回收循环利用是重点领域之一。

  今年,浙江以全省10家再生物资交易市场为支点,搭建重点循环利用产业大数据平台,构建可追溯的循环经济全产业链体系。由省级统筹全省再生资源集中分拣中心布局,计划到2027年,建成300个分拣中心、1.5万个回收站点。

  浙江还探索打造了一批示范载体,如“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模式在全省推广,目前已吸纳237家产业链企业,累计回收海洋废弃物约1.4万吨,减少碳排放约3500吨;杭州探索发展“互联网+”再生资源全品类回收模式,培育“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企业10家以上。

  在全省各地,聚焦非金属循环利用、动力电池回收循环等重点领域,浙江也建设了台州国际再生金属交易中心、“铅蛋”废铅蓄电池回收、“虎哥回收”等一批首创性的行业标杆平台,形成绿色低碳产业新业态。

  而在设备更新领域,技改项目助推企业节能降耗。“我们统筹安全、能耗、排放三方面准入侧和监管侧标准,把能耗占全省67.3%的石化、化工、纺织、化纤等七大行业作为设备更新重中之重,精准做好‘一企一策’‘一设备一策’‘一装置一策’。”省发改委环资处副处长李成蹊说。

  此外,聚焦“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浙江围绕纺织化纤、金属制品、通用设备等传统优势行业,加快落后低效设备替代;围绕建材、有色金属、家电等重点行业,加快绿色安全装备推广。

  在标准提升领域,浙江充分发挥企业标准化主体作用,加快制修订一批严于国家标准的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汽车维修行业污染物排放、海水养殖尾水排放等强制性地方标准,倒逼落后产能快出清、重点产业快提升。

  县域为样板

  因各地资源禀赋有着天然差异,以县域为单元,各地绿色低碳转型应找到差异化的突破口。2021年以来,浙江已遴选出30个县(市、区)开展低碳试点县建设,分为产业低碳转型类、能源低碳发展类、碳汇能力提升类、综合类等不同方向,为基础相似的县域提供转型样板。

  龙泉森林覆盖率高达84.74%,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100%,入选首批碳汇能力提升类低碳试点县。目前,当地森林植被碳储量达到1322.76万吨,年碳汇量达167.49万吨,林业碳汇项目储备面积为2.07万亩。

  碳汇是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吸收并储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为提升林地固碳能力,龙泉以国土绿化、森林抚育等项目为载体,完善森林生态体系,并探索以“单位面积碳储量、碳汇量”为核心的高效评估机制,为林农登记林地碳储量,签发碳汇权证。

  “增汇”之后,龙泉还探索生态价值转化,创新交易模式和金融模式。依托丽水林业碳汇交易平台,当地以国有林场、林建公司、合作社为主体开发碳普惠项目;推出“森林险+碳汇贷”“林业碳汇权证质押+保险贷款”等贷款模式,创新全省首单“林木碳汇价格指数保险”等。

  截至目前,龙泉共开发碳汇项目3批次,碳普惠核证减排量约4.35万吨,累计完成碳汇交易9笔,创收约47.1万元;碳汇贷款余额达1.71亿元,涉及林农1188户。“我们致力于走一条通过‘绿起来’带动‘富起来’进而‘强起来’的县域低碳化发展道路,为全省碳汇富民提供龙泉经验和智慧。”龙泉市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吕俊说。

  从山区到海岸,玉环借力沿海“风光”资源,入选能源低碳发展类低碳试点县。当前,化石能源生产消费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而以风能、太阳能为发电资源的新能源电力因不产生碳排放,被认为是零碳“绿电”。

  借力“海上好风”,玉环加快近海海上风电集约高效开发,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市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将达729万千瓦,年发电量突破20亿千瓦时。发挥沿海光照强的优势,玉环还推进建筑屋顶、沿海滩涂等“整县光伏”建设,目前全市光伏装机规模已达70.4万千瓦。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以第二个全国生态日为契机,浙江将继续加快步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低碳转型。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生态责任编辑:蒋旭辉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