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全国首批创办的外国语学校陆续迎来办学60周年 他们为何齐聚杭州

字体:
—2024—
08/25
23:22:59
2024-08-25 23:22:59 来源:

  在国内初高中教育体系里,有“外交官摇篮”之称的外国语学校们,是一支重要力量。

  上世纪60年代初,为了培养大量国家发展急需的外语、外交人才,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倡导和关怀下,全国创办了首批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一贯制的外国语学校。

  近两年,这些学校陆续迎来建校60周年。正值甲子之年的他们,有着一段段辉煌的办学历史,但也在外语学习普及化、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新时期里,面临着办学定位转型等共同的发展难题。

  外国语学校应如何转型塑造新优势?在教育逐渐同质化的新形势下,外国语学校怎样保持教育特色?近日,来自全国16所具有教育部认定的外语类保送生推荐资格的外国语学校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专家们齐聚西子湖畔,共解“成长中的新烦恼”。

在杭外举办的“新时代外国语学校人才培养的新方略与新路径”研讨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一场关键节点的会议

  从上世纪60年代初至今,过去的60年是我国外国语学校教育体系从初创到高速发展时期。迄今,国内以“外国语”命名的学校有近千所,形成独特的“外国语学校现象”。当年创办的首批外国语学校,更已成为当地中小学中的领头羊。

  “对于学校办学历程而言,60年是一个重要的回望总结节点。眼下,我们又处在建设教育强国、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时代浪潮中。各个外国语学校也到了顺应时代要求推动创新发展,实现转型的关键期。”杭州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王华琪说,正因如此,当杭外发出“新时代外国语学校人才培养的新方略与新路径”研讨会的邀请时,7所目前仍在办学的首批外国语学校、9所目前国内外国语学校中的头部学校全部第一时间响应参与。

  “在当今国际格局下,我们要了解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情况,深刻理解外语教育的时代意义与战略意义,还要关注好人工智能与外语学习的关系。同时,研究好外国语教育的方略和途径,有效推进大中衔接与协同育人,让外国语教育能够塑造发展新优势,实现突破之路。”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在作研讨会主旨报告时也点明了外国语学校当下所面临的困境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次事关转型的讨论

  从肩负为国家培养“精通外语或通晓外语的专门人才”的特殊使命,到“在推进素质教育上走在前列,发挥示范作用”,再到致力培养“外语特长、文理兼通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过去60年里,跟随国家重大战略和人才需求变化,全国外国语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与策略也几经改变。在会场上,如何从单一的外国语特色向复合型、研究型的外国语学校转型,成为校长们的热议话题。

  “我国中小学校正在积极尝试建立全球维度的发展新格局,摆脱单一的传统办学模式。高校已先行一步开展小语种+商科、小语种+传播、小语种+法学等‘外语+’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不能变成美丽的孤岛。”王华琪说,能否转型为具有自身特色的“外语+”复合型学校,直接关系到外国语学校的未来竞争力。例如,杭外正立足自身办学特色,探索“外语+”复合型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2022年4月,该校就成立了科技创新学院,下设无人机、机器人等多个实验中心,还与浙江大学联合培养“英才”。

  “外国语学校还要进一步打开办学思路,促进形成大中一体贯通式培养模式。”正带着学校转型的长春外国语学校校长王昊说,该校连续两年获得吉林省教育教学成果奖的核心议题就是“外国语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变化”。但探索之路漫漫,外国语学校需要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和高校形成更多更好的衔接和联动,才能为学生的复合型发展创造更多价值。

  一个待破的成长“困境”

  尽管所处区位不同,办学定位特色也有所区别,但在研讨会场内场外,数位外国语学校校长还提到了同一个困惑——

  如何在升学考试比拼越来越激烈的当下,在回应家长对升学率的期待和保持外国语学校特色中找到平衡?

  近几年,各个学校都在探寻破解之道。例如,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重庆外国语学校)扩大办学,形成一校四区的小初高贯通新格局。南京外国语学校在外国语学校中率先成立“基础学科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育中心”,杭外也随之成立奥林匹克学院……

  “小初高贯通,有利于构建符合语言习得规律,进一步彰显外语教育特色的人才培育链条。例如,我们在附属小学就开设了德语和德国文化兴趣课程。贯通式培养的优势不仅在于涵育学生从小建立‘和而不同’的文化理解思维,在进入个人学术发展高阶段后,外语对学科前沿的文献研究、学术交流、全球合作等还能起到重要作用。”重庆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张季菁说,小初高贯通也让家长对学校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理念有更深入、理性的认识。

  目前仅有一个校区的杭州外国语学校,则在尝试另一条平衡之道。“一方面,我们成立奥林匹克学院,以学院制打破学段制,加强拔尖创新预备人才培养机制,回应家长对学校办学期待。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推动学校数字化,探索人机协同教学,通过建立多语言的学习支持、跨文化的实景体验、个性化的学习定制等方式,积极变革原有教学模式,克服单一的中高考升学业绩的路径,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

  走出会场时,王昊依然和身边的校长聊着这个话题,“这是接下来各个外国语学校都亟需破解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外国语学校们如何在社会期待和自我发展中,找到自身价值定位和特色化发展道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人才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上世纪60年代初,为了培养大量国家发展急需的外语、外交人才,全国创办了首批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一贯制的外国语学校。近两年,这些学校陆续迎来建校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