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还有人要一床手工棉被吗 弹棉花的老高想退休 却每每心软

字体:
—2024—
10/04
08:37:42
2024-10-04 08:37:42 来源:潮新闻 记者 谢春晖 海报设计 付思彦

  杭州正式入秋。

  秋天在杭州的短暂,曾有网友用“春夏咻冬”来形容。

  一旦入秋,“高先光棉花制作”小店就迎来一年中的最旺季。

  高先光把加工店开在自家的农居房,门口甚至连一块像样的招牌都没有,但主动找上门来找他定做棉花被的人依然络绎不绝。

  这一期“闪亮的手艺人”,来听听高先光弹棉花、做被子的故事。

  弹棉花、做被子进入旺季,“喜被”居多

  “忙啊,没得空的。”高先光说,农历七月之后,做被子的生意就来了。只要不下雨,就没有空下来的日子。“下雨天,比较潮湿,怕棉花沾着湿气,做出来的被子不好。”

  国庆假期,隔三差五有人到高先光家来取做好的被子。

  被子拿走,就离办喜宴不久了。

  在杭州钱塘、萧山以及绍兴地区,有这样一个传统——新婚夫妻结婚时,要有一床用新棉花做的被子。“老底子是把我请到新人家里做,现在环节简化了,就直接到店里来取。”

  高先光整理做好的被子。谢春晖/摄

  高先光的店在杭州钱塘区灯塔村1组1号,与萧山、绍兴交界。店里墙壁上,密密麻麻写着各种各样的名字和电话,这些都是客户信息。客户订完被子,高先光都记在墙上。“上面的信息一般人看不懂,只有我自己知道。”做了五十来年的被子,高先光没有因为记错时间而耽误订单。

  高先光棉花店一角。谢春晖/摄

  现在到高先光这里定做的被子,多为“喜被”。“从我开始入行到现在,差不多已经给至少两代人做过‘喜被’了。”他说,以前给新人做被子用的棉花,是家里人自己种的。“前不久我还遇到一个妈妈,提着一麻袋棉花来找我,被子要送给女儿和女婿。”高先光说,一床绣着“囍”字的被子就是妈妈最好的祝愿。

  奶奶辈的弹棉花工具依旧实用

  “最早,我们就是用这个弹弓,配合着木锤,将棉花变成棉絮。”店角落里放着一把近2米高的老式弹弓。高先光年少拜师学弹棉花技艺,用的就是这把弹弓,“有百来年历史了”。

  他给弹弓按上牛筋弦,背上弹弓,演示了起来。“这手艺会的人很少了。”

  高先光展示手工弹棉花的技艺。谢春晖/摄

  如今的高先光是杭州城东仅有会用弹弓弹棉花的手艺人之一,这项弹棉花的技艺还入选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证书。谢春晖/摄

  “老式的轧棉花效率比较低,5斤棉花轧好得花上大半天。”平时高先光不用弹弓手工弹棉花,改用轧棉花机。这台轧棉花机也有近百岁了:“是我奶奶那辈留下来的。”

  奶奶辈的轧棉花机。谢春晖/摄

  轧棉花外,压磨也是很重要的一道工序。“弹好的棉花用棉纱固定好,要用木制圆盘压磨,使之平贴,坚实、牢固。这样的被子才耐用。”

  奶奶辈留下来的工具,高先光用得得心应手。

  有人劝他用更先进的机器轧棉花做被子,高先光没答应,他说,客人更相信的是他的手艺。

  弹了一辈子棉花,做了一辈子被子

  弹了近五十年的棉花,高先光的腰弯了。

  机械技术运用之下,弹棉花、做被子都可以自动化,机器做一床被子的售价可能比高先光做的便宜一半。

  高先光明白,他的行业已经要被时代淘汰了,他说自己马上就要退休,不再做被子了。

  铺棉花。谢春晖/摄

  但每次只要有人上门来,他总会心软,“这么老远找过来,多不容易啊。”

  曾经人们做被子是为了取暖。现在,一床手工棉被承载着的是美好的寓意。

  结婚用的喜被,新生儿出生用的被子,都是老一辈人对年轻一辈的爱。

  高先光也不知道自己做一行还会做多久,也许是做到做不动, 也许是做到客人不再找上门,但“只要有客人来,我不会停的。”

  这些年,高先光带出了几个徒弟,没有一个坚持下来:“这一行太苦、太累,在我退休之前,能把手艺全部教给一个徒弟,让这门手艺不会失传,就好了。”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传承;手艺人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高先光把加工店开在自家的农居房,门口甚至连一块像样的招牌都没有,但主动找上门来找他定做棉花被的人依然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