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香菇、挖隧洞、造大桥……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行业,如今却赚到了同一笔钱——数据知识产权交易。
在浙江,越来越多企业,在现实交易中,感受到为什么数据被称为第五大生产要素,为什么数据被称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更令企业惊喜的是,对很多行业而言,监测、分析数据原本是一项必须承担的成本,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收益。
图源:CFP
作为全国首批数据知识产权改革国家试点,浙江省正尝试走出一条运用数据知识产权制度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路径,并创下了多项“第一”。
什么是数据知识产权?又如何激发“沉睡”数据的商业价值?自试点以来,浙江蹚出了一条运用数据知识产权制度保护数据权益、促进数据流通、实现数据价值、激活数据潜能的“浙江路径”。
隧洞里的氨气数据,原来这么值钱
什么是数据知识产权?就是数据处理者对依法获取、经过一定规则处理、具有实用价值和智力成果属性的数据集合所享有的权益。
定义看似复杂,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却是现实的利好。
此前,浙江中水数建科技有限公司将隧洞施工现场的氨气数据,通过采集、分析、处理,并登记成了数据知识产权,连同其他几项数据知识产权进行交易,卖出了1100多万元的价格。氨气数据有什么价值?对于隧洞挖掘行业而言,掌握氨气浓度数据,对于隧洞内施工的安全综合预警和报警能力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源:CFP
“价值性是数据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要以数据要素价值创造为原则,通过市场化的有效配置、流通、使用,推动价值实现,促进数据动能释放。”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发展处处长许希雳说。
2022年11月,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确定数据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地方的通知》,首批确定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深圳市等八地作为开展数据知识产权工作的试点地方。
事实上,浙江对数据知识产权的改革探索要更早。2021年9月,浙江就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授权下率先开展了数据知识产权改革,探索实施需求调研、进行前期研究、开展存证实践、推进初步运用,进而蹚出了一条借鉴知识产权制度功能机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浙江路径。
浙江的“先行”,体现在率先解决了“保护什么”“怎么保护”的问题,不仅厘清了数据知识产权的定义内涵,还提出了以登记促保护、推运用的路径,并通过地方立法等形式构建起数据知识产权制度的“四梁八柱”,贡献了较为成熟的“浙江方案”。
浙江的“先行”还体现在实际效果上。浙江知识产权研究与服务中心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浙江已受理数据知识产权申请20658件,登记9418件。登记的数据知识产权涵盖企业数据、产业数据、科学数据和公共数据,覆盖4大类20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在浙江登记数据知识产权的企事业单位,不仅来自浙江本省,也有不少外省的。前不久,青海茶卡天空壹号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的文旅数据在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平台完成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并取得了数据资产相关凭证,成为青海省首笔获得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的旅游景区数据资产入表和浙江省“援青”文旅投资首个数据资产入表的成功案例。
浙江知识产权研究与服务中心副主任范理介绍,浙江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已辐射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14个省市。而从今年9月10日开始,在浙江登记的数据知识产权,已经可以领取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统一制式的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
图源:CFP
数据知识产权,浙江何以能领跑全国?
一方面,浙江是数字经济先发省、数字化改革先行省。2023年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4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50%,居全国第一;浙江数字经济增加值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产业数字化指数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浙江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四张清单一张网”“最多跑一次改革”“政府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改革”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居全国第一。“浙江需要加速释放数据要素动能。”许希雳说。
另一方面,浙江又有强烈的使命意识和有浓厚的创新氛围。近年来浙江累计承接20多个知识产权领域国家试点,有诸多浙江原创、全国首创的经验被国家层面推广,改革创新成为浙江知识产权工作最鲜明的标识、最亮丽的风景。
思路一变,成本变成收益
对于企业而言,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后,只是探明了金矿的矿脉,怎样将金矿真正挖掘出来变现,不仅对企业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推进全社会加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都有着积极影响。
在衢州,一家花菇种植企业,种花菇种出了530万元的数据价值。
菇棚里正在生长的菇。 通讯员 陆建富 摄
浙江香满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现代高科技农业设施企业,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温室大棚里种植花菇的环境数据,包括湿度、温度、二氧化碳、光照强度等,成为了“花菇种植环境监测分析数据”。5月7日,该公司将分析数据在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平台完成登记,并获得了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
拿到数据知识产权后,香满亭用三招,将“知识”变成了“资产”。
第一招,香满亭向当地金融机构申请了数据知识产权的增信融资,这些数据经评估价值高达3000万元,企业最终获得了400万元的贷款;
第二招,与中国人保龙游支公司签订了数据知识产权被侵权损失保险合同,为该数据知识产权提供100万元风险保障,这成为全省首单“数智农业”数据知识产权保险;
第三招,香满亭公司与另外一家公司达成合作,双方约定对数据知识产权使用费30万元,这给香满亭带来了全新的营收增长。
“我们公司的花菇种植环境监测分析数据有1501条,数据知识产权为我们公司做好数据资产保护,促进公司数字资产确权、交易、融资提供了良好的护航作用。”香满亭公司董事长朱佑存告诉记者。
“一菇三吃”的例子,在浙江还有很多。
6月20日,浙江嘉绍跨江大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完成了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更新,嘉绍大桥的斜拉索索力监测数据通过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后,作为无形资产首次被计入了企业的财务报表,价值55万元!
这是全国首例“数据知识产权”作为数据资产入表,实现了“以数据知识产权为引线的体系化数据资产入表”新模式的探索。“这些监测数据原本是企业的一项成本,因为需要定期维护,现在变成了资产。”嘉绍大桥公司工程技术部副经理郭勇直言,自己对“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有了切身体会。
数据知识产权计入企业财务报表,此前在全国尚没有先例。2024年1月,财政部会计司发布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正式施行,规定为数据资源的会计处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原则。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我国在数据资产入表领域正式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索力数据还只是“冰山一角”。浙江嘉绍跨江大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分期对嘉绍大桥数据知识产权入表,预计挖掘数据资产价值近1亿元,数据资源“沉睡”的商业价值将被充分激活。
帮助更多企业,在数据中掘金
8月30日,《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实务指引(试行)》由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浙江省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
该《指引》的制定,旨在为企业提供一本数据知识产权“教科书”,让企业知道什么是数据知识产权,如何挖掘培育、保护运用数据知识产权,加强数据知识产权制度的宣传普及,增强社会认知,提升数据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能力水平,释放增值赋能效应,助力经济创新提质和高质量发展。
图源:CFP
“数据产品和数据技术服务是中水数建的核心业务之一,而数据知识产权作为产业数据价值化改革的关键载体,在推动公司赋能施工行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中水数建董事长叶小川介绍。
数据要素的高效配置和共享利用,是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的重要抓手。
为了放大数据知识产权对企业的增值赋能效应,浙江上线数据知识产权一体化服务平台“数知通”,培育近200家专业服务机构,集聚各类市场资源,构建运营枢纽,并启动建设中国数谷、中国数安港数据知识产权生态试验区,加速打造数据知识产权市场生态。
截至目前,浙江省已累计实现数据知识产权增信融资、被侵权保险、证券化、交易、许可等金额39.87亿元。
面对巨大的“新蓝海”,一个新的职业正在孕育而生。按《指引》所示,浙江将鼓励企业设立首席数据官(CDO),以加强企业数据管理工作,制定数据战略、整合数据资产、创新价值挖掘、落实数据项目、促进文化转型、保障数据安全,实现数据治理、数据驱动、数据增值。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构建数据知识产权权益登记体系、价值评估体系、转化运用体系、权益保护体系,形成‘企业登记有意愿、评估定价有标准、转化运用有通道、价值实现有场景、权益维护有保障’的数据知识产权生态。”许希雳表示,“从而更加充分地释放这一创新制度功能,促进数据供需匹配和流通运用,激活数据要素的澎湃动能。”
今年4月,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数据知识产权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到2025年底,目标实现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总量突破15000件,到2027年底,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总量突破3万件,实现运用价值200亿元以上。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