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30多年前的手写稿 见证三代人的教育情结

字体:
—2024—
10/16
08:44:46
2024-10-16 08:44:46 来源:金华晚报 记者 金晓英 通讯员 金燕萍

  “30多年前,我们仨一起参与小学语文教学实验,这项实验前后历时十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心潮澎湃。”日前,义乌实验小学82岁的退休教师马逸芳与当年的同事方敏、楼曙光相聚在校园里,回忆当年在教育线上奋斗的点点滴滴。

  82岁的马逸芳、59岁的方敏、51岁的楼曙光,有着共同的身份——百年老校义乌实验小学的教师,且都是省特级教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共同参与一项名为“注音识字 提前读写”的教育实验。

  如今,马逸芳依然保存着当年自己撰写的“注音识字 提前读写”实验情况总结汇报的手写稿,满满15页稿纸里详细记录了当年实验的过程。在她眼里,这不仅是一项语文教学实验,更是勤奋钻研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如何解决学生自主阅读、习作的问题,一直是语文学习的重难点。彼时在全国兴起了教学实践研究的热潮,其中黑龙江省进行的“注音识字 提前读写”,在当时的诸多教学实验中脱颖而出。义乌实验小学主动加入了这一实验团队,时任义乌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的马逸芳为全身心投入教学改革,辞去行政职务,带领学校语文团队投入到这一教学实验中。同期,该校数学组也开展了“现代小学数学”的教学实验。这两项实验成果都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1986年,马逸芳被评为浙江省特级教师,成为义乌教育史上的第一个特级教师。

  1987年,22岁的方敏来到义乌实验小学工作,跟随马逸芳一起参与“注音识字 提前读写”教学实验,并获得“注音识字阅读教学”大赛全国一等奖。勤奋好学的方敏不仅传承了师傅马逸芳的宝贵教学经验,更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将“注音识字 提前读写”的教育实验推广到语文教学改革中,被评为全国“注音识字 提前读写”课改先进个人。从教40年来,方敏一直致力于语文教学改革,依托“方敏小语工作室”,整合师资培训资源,助推教师专业发展,开创出语文教育和学校管理的新天地。

  1992年,未满20周岁的楼曙光成为义乌实验小学的老师,跟随马逸芳、方敏等导师一起走进“注音识字 提前读写”的实践中。楼曙光经历了一轮5年完整的语文教育实验后,发现实验班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班,学生综合素养在平行班中脱颖而出。

  楼曙光也跟着教育教学改革一起成长,今年1月起担任义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他关注学生生命教育,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他认为,科学求真,教人处事之道,是育人的硬件;人文求善,教人处世之道,是育人的软件。两者结合,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教育;教师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日前,义乌实验小学82岁的退休教师马逸芳与当年的同事方敏、楼曙光相聚在校园里,回忆当年在教育线上奋斗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