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金华探索教科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让更多应用型人才校企两栖

字体:
—2024—
10/20
07:07:59
2024-10-20 07:07:59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徐贤飞 傅颖杰 通讯员 陈浩洋

  浙江在线10月20日讯(记者 徐贤飞 傅颖杰 通讯员 陈浩洋)10月18日,在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化精密制造产教园内,金华职业技术大学航空工程学院教师郑跃刚在园内企业金职液压动力(金华)有限公司忙着钻研微型液压动力单元的制造。

  “一年前,我在园内的浙江京飞航空制造有限公司任职。去年京飞航空年产值已破亿元,还孵化出年产50万件航空部件企业今翔航空制造公司。现在我到金职液压,主要任务就是配合产品研发设计的博士团队,早日把微型液压动力单元制造出来,打破国外垄断。”郑跃刚说。

  这位原先只专注于产品设计与制造教学的高校老师能在企业大展身手,就是源于这个由地方、高校、企业三方共建的智能化精密制造产教园。

  该产教园是2019年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现金华职业技术大学,下同)建立的。园内现有5家企业,也是引入社会资本、人才团队,与学校资产公司共建而成,各占一定的股份。如京飞航空由当地龙头企业今飞控股集团和学校共同持股;金职液压则由研发博士、学校和一家企业管理团队共同持股。

  “如何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我们认为,除了要给人才做好保障、进行松绑外,还要建立利益共享机制。”金华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探索一起建园区、一起建企业的机制,能够把高校与企业、人才更紧密地连在一起。

  为此,金华市与浙江师范大学等省内高校合作,探索高层次人才“双聘制”。如2021年,该市已在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专门设立了人才驿站“编制池”,拿出100个事业编制,打通企业、事业间的流动壁垒,让应用型人才可以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间“两栖”,现已有24名高层次人才落户“编制池”。

  去年入编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黄博士是一名海归。平常他在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做研究,并与当地一些企业开展项目合作。目前,由他搭建的氢氘交换质谱技术平台,已经为浙江月旭科技等5家本地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同样去年被引进回国的池博士,也“两栖”在浙江师范大学和金华一家光电材料企业间。他既是浙师大的“杰出教授”、博士后导师,领衔培养5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又是企业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开发可控高品质高双折射率液晶涂料和研发可一次涂布成型的卷对卷直接涂布工艺,现在已经实现产品制造。“在高校与企业间‘两栖’,既可以让我不离开学术殿堂,同时又能够学以致用。”池博士说。

  对于池博士的到来,浙江师范大学也很欢迎。学校相关负责人说,池博士对学校来说是一个“宝”,他和另外一位教授一起带领团队获批了1项省科技厅“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还负责推动自旋电子学、光电子学、等离子体学、纳米微机电系统、纳米材料与可持续能源等涉及工程、基础科学、医学和人工智能的跨学科研究。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人才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