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三五成群,或独自追风,骑行,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但是,当“肉包铁”在非机动车上,飙出机动车的速度时,其背后的安全隐患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有的骑行者在市民通勤道路上,时速甚至超过40公里。追逐竞驶、随意变道、侵占机动车道,甚至闯红灯等……骑行热之下,一些不文明行为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甚至诟病。
面对骑行者的需求与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矛盾,各方该如何合力破局?
骑行乱象
秋风飒爽,周末,在杭州工作的湖北妹子陈颜决定去环西湖骑行。她选择了西湖石刻-一公园-南山路-杨公堤-北山街这条线路,全程约11公里。在雷峰塔景区路段,人流量较大,陈颜不得不收了速度,从每小时25公里左右降得更慢,“没法骑痛快。”
这里非机动车道的宽度只允许一辆自行车通过,有的骑行者速度较快,为了超过前方的自行车,会借用机动车道超车;有的骑行者则直接在机动车道上一路前行。
“这种现象在城区很普遍,很容易碰擦,有时是自行车撞自行车,有时候还会撞到路人。”绍兴市上虞区的小罗放弃了在城区骑行,选择去乡下。在人流稀少的公路上,他的速度超过每小时40公里甚至50公里,秋风吹到脸上,拂起发丝。“有一种摆脱一切束缚的畅快感。”他说。
不论是窄而蜿蜒的街巷,还是宽而坦荡的马路绿道,总有骑行者划过的轨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目前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超过2亿辆。Cityride正成为都市人的“新宠”。
多数骑行者会选择结伴而行,由此衍生出情况更为复杂的“骑行团”。薛扬是杭州某个骑行团的领队。“多的时候二三十个人一起骑行。”他说,领队需要通过“骑行手势”提示路况、控制速度、掌控整个队伍的骑行节奏,“我们最担心的就是骑行节奏超出参与者的能力,如果参与者硬要追赶,容易引发事故。一些新手我们会劝退。”
2024“逐梦天姥”新昌天姥山第二届自行车爬坡赛。受访者供图
在骑行者波加茶的印象里,多数骑行团没有那么规范,“骑行群里吼一声就能参与”,很多就是“骑行小白凑在一起”,隐患由此产生。
自行车能骑多快?
巴黎奥运会公路自行车男子金牌均速超过50公里/小时。一位骑行爱好者说,他日常的巡航速度在40公里/小时左右。这是什么概念?据杭州市交通拥堵指数实时监测平台数据显示,在交通较为畅通的情况下,杭州主要地面路的机动车平均时速也仅为30多公里。
速度,是带来安全隐患的根源。和机动车“铁包肉”不一样,自行车等非机动车是“肉包铁”。
最近,几起与骑行相关的交通事故让不少人深感痛惜——8月,河北容城县一父亲带儿子跟团骑行时,男孩不慎摔车,遭对向行驶汽车碾压;9月,31岁内地女网红“海莉子Hayley”在香港骑行时遭遇车祸身亡。
世界卫生组织(WHO)网站2023年12月公布的一项统计显示,速度与发生事故的严重程度直接相关,平均速度每增加1%,致命事故的风险会增加4%,严重事故的风险则增加3%。根据WHO发布的《2023年道路安全全球现状报告》,所有道路交通死亡中,骑自行车的人占比6%。
监管缺少依据
骑行无处不在,对此,居民也颇有怨言。
“他们速度很快,估计有40到50公里每小时,像开火车一样,一辆接一辆。我们原来在散步,都不知道他们队伍有多长,我们都不敢走了,生怕被撞到。”杭州萧山区的陈大伯说道。
追求速度与激情的骑行者和休闲遛弯儿的居民产生矛盾,多地已经开始在主流的市内骑行路线上查岗限速。
8月29日,北京市公安交管局发布消息,在热点骑行区域增大执法力度;在骑行热门季节,杭州交警每晚安排警力沿线巡逻进行安全提醒和管理;绍兴交管局采取定点检查、流动巡查、视频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在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加强骑行方面的巡查。
“为了速度,有些骑行者会冲红灯,或者从左侧机动车道超车。”一位交通管理部门执法人员向潮新闻记者透露,当前,对发现的“暴骑团”,以劝导和警示为主。查处自行车的依据一般不是速度,而是是否有逆行、闯红灯、不在规定车道行驶等违法行为。
执法部门的态度跟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有关。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等,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15公里。国内仅有深圳、贵阳等少数地方规定了自行车的限速标准——时速15公里。北京回龙观地区的自行车专用道限速也是15公里/小时,《贵阳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还专门规定了非机动车不得曲折竞驶。
“与非机动车限速相关的法规目前只有上述这一条,但是其中并未提及自行车这一类别。法无规定即自由,用现在的道交法管理自行车的行为是很难的,力不从心的地方非常多。且自行车大多没有测速装置,骑行人也往往难以把握自己的骑行速度。”北京德恒(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徐天一说。
也就是说,对于时速动辄超过30公里甚至40公里的“暴骑”行为,执法部门实际上面临“无法可依”的困境。
受访者供图
而电动自行车的国家标准明确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5公里,一些骑行者骑得比电动自行车快,甚至超过同路段的机动车行驶速度,这显然是不妥的。
对于上述限速规定,浙江大学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法学院钭晓东教授认为法律法规存在一定滞后性,“暴骑”行为目前还没有进入法律规范的关注范围,“只能以引导为主,利用媒体开展安全教育,对骑行的群体提供一些法律法规的普及。”杭州交警建立了景区骑行群,邀请骑行爱好者进群,定期发送自行车安全事故的警示,进行线上宣教提醒;联合景区管委会,组建安全巡查志愿者队伍,进行线下执勤宣教。
钭晓东觉得,还可以加强交通秩序的管理,比如增加一些指示牌,安装一些安全监测体系。此外,骑行商家可以为骑行者提供一些安全设备,鼓励骑行者去购买和使用。
骑行热背后,管理还面临着多个难题。
运动骑行需要佩戴头盔在国际上已经成为广泛共识,国际自行车联盟(UCI)要求,所有职业公路自行车比赛的骑行者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必须佩戴头盔。但国内骑行爱好者群体中,戴头盔还没有成为一种习惯。头盔重、佩戴麻烦,骑行者小罗说,骑行不戴头盔带来的身体舒适和心情上的愉悦可能更重要。
至于亲子骑行,在薛杨印象里,有些孩子骑的公路自行车其实是最小尺码的成人公路车,小孩往往较难掌控方向,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更大的空间
全球自行车指数2022年发布的榜单上,全球90个对骑自行车的人最友好的城市里,杭州名列第7,是亚洲唯一进入前10的城市。
杭州拥有众多适合骑行的经典路线,如龙井路、梅岭路、之江路等,绿道建设也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为骑行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适合不同水平的骑行者。
然而,对于喜欢“暴骑”的公路自行车骑行者来说,城市的非机动车道并非理想的骑行场域。那么,怎样的空间既能满足公路自行车骑行者的需求,又能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秩序?
除了老家绍兴,波加茶还曾在上海、广州等城市骑行。他说,大部分一线城市的非机动车道都比较宽,方便骑行。比如上海嘉定的沪宜公路和青浦的318国道,非机动车的道路设施和通行条件很好,信号灯间隔距离长,非常适合长距离骑行;成都天府绿道绕城100公里,绿道沿途卫生间、驿站、服务点等设施齐全,运动起来非常爽。但是,有些城市的非机动车道“有一段没一段”,或者根本没有划出非机动车道,安全系数不高。
“中心城区的道路条件有限,骑行道和步道之间一般没有隔离栏,不少跑步的人也会跑上骑行道,也有骑行者进入步道。相较而言,郊区更适合公路自行车骑行者,我们也在引导和鼓励骑行者到郊区进行活动。”绍兴市交通管理局秩序与事故对策大队教导员潘威告诉记者。
钭晓东认为,骑行运动成为趋势,可以规划建设专门的场域满足骑行需求。例如,新昌县为骑行爱好者专门建设了葫芦岙至镜岭段以及下岩贝云谷骑游境两条骑行绿道,让骑行者在天然氧吧中寻得一份宁静与放松。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为骑行爱好者划定区域、开辟专门路线,建设专门的生态步道和慢行空间,满足他们的健身需求。这就是特定的场所,特定的快乐。比如在一些郊野公园建设骑行道,建设专门的竞速场地、赛道,或是在郊区具备条件的道路建设公路骑行车道。”钭晓东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