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越城区凤江路一处建筑工地发生一起高空坠落事故。急救车赶到现场时,由于楼道较窄没法抬担架,且患者腰背部受伤严重。情急之下,越城区人民医院120急救分站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果断搭起“人梯”,迅速把患者从工地转移到楼下。
在迅速响应和高效救援下,患者最终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治,脱离生命危险。
上周二傍晚5点09分,越城区人民医院120急救分站接到求助,一建筑工地工人称有工友在高空作业时从高处坠落,需要紧急救援。在电话中指导对方简单的医疗急救措施后,该医院120急救站医生金佳民和护士相斌、司机冯生军等带好急救物品,迅速赶往该建筑工地。
“这场救援,印象太深刻了!”医生金佳民说,那天因为下过雨,工地道路到处是泥水坑,救援困难。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间是傍晚5点19分,此时天已黑,而工地没有路灯,几乎一片漆黑。医护人员拎着急救箱下车,带好急救物品与担架,跑步前往坠落地点。
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护士相斌说,由于患者坠落的地方在室内,里面都是钢筋水泥和脚手架,没有灯光,最终打着手电筒才找到事发地。只见患者平躺在地面上,闭着眼睛,嘴巴里一直在呻吟。医生金佳民对患者进行评估,发现患者四肢活动不利索,尤其是腰部颈部有明显疼痛感。仔细询问,发现病人还昏迷过一次,病情较危重。因此,医生立刻指导驾驶员冯生军与担架员孟关林准备将患者平移到担架上。
可问题来了。患者所处位置是二楼一平台,上下要经过两层楼,没有电梯,没有扶梯,而且通道特别狭窄,楼道的宽度还不到一米,不足以抬着担架通过。此时,患者的病情也不允许搀扶下楼,怎么办?大家急中生智,最终决定搭“人梯”:用一块布一样材质的担架,将患者安置在布中央,人手抓住一个角抬下去。因为人手不够,患者的工友们一起前来帮忙。就这样,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人接力一人,从二楼到一楼的路程,大约10分钟才“平安着陆”。
在急救人员的精心救治下,伤者被迅速抬上救护车,并送往附近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在转运途中,急救人员密切监视着伤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经过紧张的急救治疗后,伤者被安全送达医院急诊科,并接受了全面的检查和会诊。
金佳民说,此次救援行动的成功,离不开这场“人梯”接力。但此次救援也暴露出平常急救中经常碰到的挑战——急救担架无法发挥作用,让“生命通道”陷入使不上力的尴尬境地。
“现在还是有不少高层住宅楼内楼梯、电梯空间狭窄。”他说,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急救人员都要想尽各种办法。有的患者病情较轻,可以坐在椅子上乘电梯下楼,但要是赶上突发心脏病、脑溢血,那就一分钟都耽误不起。他还提醒,畅通的电梯是急救工作的“生命通道”,提醒企业和相关部门加强安全意识,保护好劳动者权益。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