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拿到申遗“入场券”,上山遗址凭什么?

字体:
—2025—
01/04
18:34:32
2025-01-04 18:34:32 来源:潮新闻 记者 石磊

  上山遗址位于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 潮新闻记者 石磊 摄

  新年的阳光洒在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的上山村,为这片古老土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面纱。低矮的山丘上,两幢古朴的茅屋造型建筑静静伫立,仿佛两个尘封万年的神秘宝盒,正等待着我们去打开它。

  走进其中一幢建筑物,陈列的一颗黑色的稻米在灯光下闪耀,那是万年前的印记,它见证了人类文明的曙光。

  在这里,24年前的一次意外发现让考古界为之震惊。那是一片距今11000~9000年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

  这里就是上山遗址,是专家眼中的稻作之源,彩陶之源,也是中国村落之始。

  1月3日,从浦江传来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上山文化遗址群成功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向世界“申遗”迈出重要一步。

  上山遗址出土的万年稻米。潮新闻记者 石磊 摄

  一

  在上山遗址展示馆,两行大字映入眼帘:“万年上山,世界稻源”、“远古中华第一村”,分别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考古学泰斗严文明的题词。这里,隐藏着万年前的文明回响。

  上山文化是什么?首先是稻作文化。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养活了世界一半以上人口,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全国65%以上的人口都是以稻米为主食。

  2000年,上山遗址的发现,为我们揭开了浙江一万年前农业文明的神秘面纱。

  2006年,这种新发现的考古学文化命名为“上山文化”。

  从此,它不仅仅是一个考古学上的名词,更是对这片土地上先民们智慧与勤劳的赞美。

  2022年,上山稻作文化入选第一批省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名单。

  上山文化的发现,不仅让我们对水稻的起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让我们对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所以说稻作,是上山文化的核心。

  而上山遗址展示馆中的那些展品,更是为我们提供了直观感受万年前中国稻作文明的窗口。

  在展示馆中,我们仿佛能穿越时空,与万年前的上山人对话。

  这里出土的陶器,大口盆、平底盘、双耳罐,每一件都极具个性、与众不同,每一件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那些陶器上密密麻麻的碎稻壳,如同历史的碎片,拼凑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上山的先民们,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开始了对野生稻的驯化之旅。他们改良土壤,集中播种,定居守护,按季收获。这一切的努力,都凝聚在了那一粒粒饱满的稻米之中。

  上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有一个类似易卦的符号。

  二

  上山,有着万年前的稻谷遗存,证明了上山人早已开始了对水稻的驯化。

  上山,有着精美的彩陶,展现了古代先民的审美情趣和手工艺水平。

  上山,还有着结构复杂的村落遗址,诉说着古代先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

  为什么是上山?

  上山文化之所以能在众多候选名单中脱颖而出,除了其独特的稻作文化外,还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历史地位。

  首先,上山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

  它代表了一种新发现的、更为原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为我们揭示了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轨迹。

  上山遗址出土的彩陶,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纹饰,成为彩陶文化的重要代表。这些彩陶不仅展现了古代先民的审美情趣和手工艺水平,还为我们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彩陶文化的繁荣,是上山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瑰宝。

  其次,上山文化遗址群作为长江流域最早旷野遗址群,从一开始就出现丰富的稻作证据,进而孕育出了结构复杂的村落遗址。

  这些村落不仅是稻作文化和彩陶文化的结晶,更是中国古村落的起源地之一。这不仅为我们探索人类走出洞穴和稻作农业起源问题提供了实证模式,更为我们理解农业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最后,上山文化遗址还发现了多种多样性植物遗存,这些植物遗存不仅说明了稻作起源于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而且为世界其他地区的农业起源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对比性材料。

  随着考古发现的不断深入和科研成果的日益丰富,我们对上山文化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发表了题为《上山文化遗址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研究》的论文。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5月,在世界权威的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刊发由中国科学院吕厚远研究团队等13个单位的重要研究成果——“上山文化遗址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十万年演化史”。

  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通过长期对地层序列样品的系统分析,揭示了上山文化遗址区地层中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连续轨迹。这一发现,为我们理解人类早期农业文明提供了珍贵的实证材料。

  此外,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上月在线发表论文,揭示浦江上山遗址发现1万年前的稻米酒证据。科研团队在陶器残片中发现稻米酒遗留物,为研究稻作文化起源、早期社会结构等提供了新依据。

  从最初对水稻驯化历程的初步了解到详细解读,再到如今一一在上山遗址找到实证,每一步都凝聚了无数科研人员的智慧和汗水。

  由此可以认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凭借河姆渡、上山等遗址的水稻考古证据,特别是上山遗址的完整水稻利用证据链,被确认为世界水稻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上山起源说获得认可,稻作栽培历史可追溯至1万年前。

  这一重大发现不仅证明了上山文化在农业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也赢得了学术界的高度认可,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上山遗址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历史》新教材。

  三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行申遗规则,只有先进入预备名单,才能获得申遗入场券。

  如今,上山文化已经站在了世界文化遗产的门槛前。这不仅是对浙江文化的肯定,更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赞誉。

  那么,上山文化有望成为浙江下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吗?

  文化自信是民族的灵魂,而世界文化遗产则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守住文化根脉,就是守住民族之魂。笔者认为,上山文化“申遗”优势显著:

  丰富的历史内涵:上山文化作为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它为我们揭示了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轨迹,改变了对于世界农业起源格局的认识,为我们理解农业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独特的文化特色:上山文化以其独特的稻作文化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著称。特别是遗址记录的农作物从野生到农业起源的连续证据,与西亚小麦、大麦驯化同步,揭示了全球气候变化和文化交流在农业起源中的关键作用,彰显了其独特的申遗价值。

  重要的科研价值:上山文化遗址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科研材料,这些材料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还有助于我们探索农业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完整的遗址体系: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上山文化遗址群的数量今年增至24处,形成了一个涉及金衢台绍四地市完整的文化遗址体系,为申遗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广泛的国际影响:通过与国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上山文化的价值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为申遗工作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

  政府的重视支持:近年来,浙江省政府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上山文化作为浙江省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广。

  上山考古遗址公园新增了两处教材打卡点。潮新闻记者 石磊 摄

  “青山座座皆巍峨,壮心上下勇求索”。上山的漫漫“申遗”路肯定会遇到许多的巍峨青山,需要我们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保护传承要更进一步。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加快建立上山文化遗址保护规划体系,提升遗址保护级别,确保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作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重要文化遗产,上山文化需要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对上山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考古研究要更深一层。上山文化的研究工作还有很大的空间,值得深入挖掘上山文化的价值,特别是在稻作农业起源方面的突破,将为申遗工作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对此,我们应该加强对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深入挖掘其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对上山文化与国内外同时期文化之间的比较和研究工作,探索其与其他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展示利用要更潮一些。上山文化作为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旅游和文化价值。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推动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等建设,让上山文化活起来,成为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从而吸引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前来参观和体验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协同合作要更扩一度。省、市、县各级各部门要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上山文化遗址群的申遗工作。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上山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回望上山,一粒稻米,一抹陶红,一缕炊烟……我们似乎看到了远古的浙江先民,正在这方热土辛勤的劳作。

  上山文化遗址群的申遗工作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019年7月6日,良渚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获得了世界的承认。如上山文化申遗成功,则实证了我国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如今,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落在了我们身上。作为浙江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守护这一宝贵遗产,让它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文化遗产责任编辑:廖君琳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