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14日讯(记者 周林怡)编者按:一年一度的省两会时间开启。今年,浙江日报一批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记者走进省两会现场。他们以蓬勃的朝气、活泼的姿态、年轻的视角、创新的思维观察现场、捕捉热点,也期望为省两会报道注入更多年轻态和时尚味。本报今起推出《新人跑两会》栏目,敬请关注!
去山区海岛创业,我也能行吗
“回家种地”“回村上班”“回岛治好精神内耗”……在年轻人常用的社交平台上,这些都是热门话题。一想到山乡和海岛,许多人脑海中就会出现一幅田园牧歌、岁月静好的画卷。
作为一名95后年轻记者,我的同龄人也看过这样的故事、向往这样的生活。当前的就业环境下,他们也渴望拥有更多就业创业渠道和个人成长空间。
去山区海岛创业,可行吗?这条路好不好走?带着同龄人关心的问题,我走进省两会,和代表们聊了聊。
“年轻人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在我们农村很受欢迎。”省人大代表、泰顺县太阳山林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柳根云从一个故事开始讲起——她的合作社规模有400亩,主要种植杨梅、猕猴桃等水果。以前,种水果、卖水果都靠五六十岁的村民。这两年,合作社里陆续来了十多位年轻人,他们在果园架起自拍杆、搞起直播,还帮忙做海报、设计礼盒,为水果打开了销路,带动150余户农户增收。
“去山区海岛创业,我也能行吗?”
“能行!现在农户最盼望的,就是把农产品卖出去、卖上价,只要年轻人能想会干,会拍视频、能写文案,能帮我们讲好产品的故事、把品牌打出去,肯定能在山区海岛找到用武之地!”柳根云代表发出热情邀请。
“现在年轻人说工作难找,其实目光可以投向我们,会发现就业创业的空间很广阔。”省人大代表、温州市洞头区霓屿绿波家庭农场负责人陈丹凤加入讨论。
她觉得,这些年随着乡村振兴推进,不仅有种养殖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户外运动、生物医药等业态,还兴起了村咖、沉浸式剧本杀、音乐酒馆等时尚潮流,带来了咖啡师、摄影师、旅游策划师等新职业,处处都是年轻人的舞台。
在省两会上,我就碰上了这样一位95后“新农人”——省人大代表、绍兴市沃宝农庄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梦黎。
这位气质恬静的绍兴姑娘,8年前选择回乡创业,通过引进机械育种、无人机播种等方式,一口气把父亲的300亩承包田扩大到1700亩。
“‘机器换人’大大降低了‘靠天吃饭’的不确定性,降低成本,也提高了生产效率。”朱梦黎代表笑着说,如今她的农场每年向储备粮库订单销售粮食达270余万斤,“当然,创业过程难免有些磕磕碰碰,农业项目投入大、回报慢,年轻人要做好充分调研和准备。”
“要干好我们农场的活,年轻人也得耐得住性子!”陈丹凤代表说。
我还了解到,为了让年轻人来得了、留得住,全省各地都在想办法。比如洞头区谋划了多个“海创空间”,为年轻人提供创业帮扶;嵊泗将黄龙岛打造为年轻人的乡村社区;安吉建立“数字游民公社”……
最后,我也和代表们立下约定,两会后去他们那里走一走,说不定会有新的舞台呢?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