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30日讯(记者 徐添城)乙巳蛇年正月初一上午10点左右,穿着荧光色考古马甲的绍兴府山口袋公园古墓葬考古项目工作人员顾国林,已经和两个值班工友一起,在该公园内的考古发掘现场转了近3圈。他们反复确认现场的隔离、遮盖、保护等工作是否做到位。手脚冻冷了,或口干舌燥了,就到角落的小帐篷里去取个暖、喝口茶。
“今年春节,我们安排了10名工作人员轮流值班,确保除了监控探测外,考古现场每天24小时都有专人看护。”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罗鹏告诉记者。
过去的2024年,记者与罗鹏在不少考古遗址现场见过面。这一年,绍兴考古成果颇为亮眼,考古工作备受外界关注。
“越来越高的关注度,让我们有了更大动力,也深感责任重大。”罗鹏告诉记者,目前,绍兴市域内正在挖掘的重要考古遗址共有7处,而此时我们所处的府山遗址,因其地理位置和古墓葬分布的特殊性,在考古挖掘上工作量不小,难度更不小。
“但从目前发掘的成果来看,这处遗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罗鹏带记者到工作区看了看。
过去半年,这片挖掘区域内已经发现了20多座古墓葬,初步估计,年代跨度远至战国,近到明清。出土的文物也颇为丰富。
“我们已经发现了许多珍贵物件,为研究绍兴府山核心城区的丧葬习俗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支撑。”罗鹏说。
春节前,不少新出土的重要文物展示在绍兴市博物馆的展厅内,游客和市民得以第一时间了解这些来自府山的“历史宝藏”。
“我们就是在博物馆看到了文物展出,所以联系考古所的工作人员想来现场帮帮忙。”春节前,在一处被初步认定为建造于六朝时期的砖室墓区内,记者见到了6名来自绍兴市第一中学考古社的高中生志愿者。他们手持竹签、铁锹等工具,蹲在地上小心地分拣棺床的漆皮。
“你也可以来试试。”正指导学生们轻刮轻挑的顾国林,招呼记者一同感受考古工作的“精细”。他分给记者一根细细的竹签:“考古是个‘慢工出细活’的事,急不得,得一点一点磨。”
轻轻刮蹭泥土,没多久记者就发现一处暗红色的石块。用竹签挑掉周边的泥石,顾国林帮助记者用小铁锹铲出了它,并小心保存到收纳袋中。“这些漆皮里含有木屑,通过碳十四测年可以初步判断其年代。所以即使是这块小小的发现,也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他补充道。
罗鹏在一旁点点头:“这个墓区呈后室带耳室的格局,规模较大。目前,我们已经发现不少精致的金器饰品,初步预估,墓主人应是当时会稽郡一位身份显赫之人。后续,我们希望通过挖掘,能发现一些类似于印章、竹简等能证明其身份的物件,从而展开更为深入的历史研究。”
时序更替,考古人不敢松劲。他们正用自己的双手,发现更多埋在历史中的故事。期待,我们能尽早与这些故事相遇。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