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浙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屡登国际舞台

这套“中国功夫”,都有什么招儿

字体:
—2025—
02/12
06:01:50
2025-02-12 06:01:50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全琳珉

  浙江在线2月12日讯(记者 全琳珉)浙江知识产权保护经验再次亮相国际舞台。

  瑞士日内瓦时间2月4日下午,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浙江省知识产权局)经中方提名,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特别邀请,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执法咨询委员会第十七届会议上作主题发言。这也是WIPO首次邀请一国地方知识产权局代表就执法议题发言,意义非凡。

  从去年10月19日至22日,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世界知识产权大会选址浙江,再到同年10月28日至30日,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8个国家驻华使领馆和机构的知识产权官员来浙交流,浙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何以屡登国际舞台?这套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功夫”,都有什么招儿?

  同等保护的责任担当

  在外资企业投资国内时,他们的知识产权是否会得到与本地企业同等的保护待遇,是投资决策中的关键一环。这也是各国知识产权局在交流时十分关心的议题。在同等保护内外资企业知识产权上,浙江成绩优异。

  近年来,浙江健全受理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投诉、举报机制,依法严厉打击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恶意商标注册行为,积极回应解决外资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关切和诉求。

  去年,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知识产权局)聚焦省内享有较高知名度、具有较大市场影响力和易被假冒、侵权的注册商标,会同浙江省法院等6部门印发《浙江省重点商标保护名录管理办法(试行)》,依法加大重点商标品牌保护力度。

  博世电动工具公司就是受益者之一。2019年以来,义乌、永康、平湖等地知识产权局依法查处“博世 BOSCH”电动工具领域的商标违法案件,对相关侵权人作出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并销毁侵权商品、罚款等行政处罚。

  “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浙江坚决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将研发中心和制造中心落地在浙江,也正是因为这里优质的营商环境和浓郁的创新氛围。”博世电动工具公司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

  除主动加大执法力度之外,浙江还积极落实中国与各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合作机制,依法维护外资企业在当地的合法权益。

  2021年,中欧双方签署的《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开启双方地理标志高水平保护模式。为推行中欧地理标志“官方标志”规范使用,进口葡萄酒的主要销售地、著名侨乡丽水市青田县于2023年率先启动涉外地理标志保护机制探索,并打造了全国首个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保中心。

  “我们将提高消费者的认识度、接纳度和使用度,让消费者可以享用到有品质保障的欧盟葡萄酒。”青田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新兴领域的治理革新

  在电子商务领域先行探索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是浙江知识产权保护经验颇受国际关注的另一重要原因。

  去年10月,8个国家驻华使领馆和机构的知识产权官员来浙交流时,电商平台的知识产权保护治理就是大家交流的热门话题。而在省市场监管局发言代表开启此次瑞士之行前,外方也曾提出,希望浙江多分享电商平台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经验。

  由于电商平台的经营特性,涉及地域多、链条长、证据易篡改遗失是该领域知识产权纠纷的显著特征,让监管执法面临多重挑战。于是,建立跨地域、跨部门的协同合作机制就成了浙江共筑电商监管网络的关键。

  2016年,浙江成立全国唯一的电子商务领域专利执法维权协作调度(浙江)中心,构建形成“电商平台—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全国40个知识产权局—浙江省知识产权局—电商平台”的执法合作生态。

  一个案例就可说明该生态的运行逻辑:2024年5月,根据权利人的投诉,某电商平台请求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认定,该平台内销售的商品是否侵犯其“吊灯”外观设计专利权。收到请求后,省市场监管局将该案移送给涉案店铺所在地广东省知识产权局,由其作出“落入外观设计专利保护范围”的认定意见后,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再将认定意见通知电商平台,电商平台据此对商品链接作了删除处理。

  这种协同机制可在保证判定结果公正的情况下,给当事人维权提供既省力又省时的解决方案,时间从原来的几个月缩短至几个工作日。目前,通过该机制处置的专利侵权纠纷数量已超过同期全国法院和行政部门立案受理的专利侵权案件数量总和。

  坚实的法治保障

  最早将专利行政执法权下放至县级局、最早推行知识产权行政裁决简易程序、最早实施行政司法多部门共享的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制度……法治保障是浙江知识产权保护的“压舱石”。近几年,浙江在两部知识产权地方法规《浙江省专利条例》《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中首创了19项制度,为我省知识产权保护各项改革工作的落实和开展铺平了道路,也为当事人依法维权提供了更多便利。

  例如,浙江县域经济发达,不少专利侵权纠纷就发生在县城。为此,浙江将执法权下放到县一级,并写入法律,有效激发基层的活力,提高了执法效率。

  再如,很多专利侵权纠纷案涉及专业领域知识,为执法人员认定侵权事实增加了难度。作为深耕各行各业的资深技术专家,技术调查官的意见可有效帮助提高办案质效、降低维权成本。以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均有各自的技术调查官,现在法律规定这些技术调查官可在各部门间共享,极大节省执法人员对侵权的认定时间和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在打好知识产权保护各项制度的法治基础时,浙江也在寻求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的高效协同,建立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

  与司法保护相比,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独特优势。为有效提升当事人维权效率,浙江知识产权系统与各级法院系统签订对接框架协议,规定根据专利权人意愿,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可在知识产权局和法院之间双向流转。

  2024年5月,北京一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就其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拟向浙江的法院起诉,通过专利保护行政司法对接机制,该公司转为向知识产权局提交行政裁决请求。诸暨市知识产权局依法对涉嫌侵权行为开展调查,组织举证质证,判定该侵权行为成立。最终,经浙江地方知识产权局调解,各方达成调解协议。该案从知识产权局立案到调解结案,仅用时17天。

  “一个地区创新能力强不强,知识产权是重要因素;营商环境好不好,知识产权保护是关键指标。”省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表示,今后,浙江将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深化知识产权高效综合管理改革,全力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国际高地,更好吸引国内外投资者,为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推进创新浙江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知识产权责任编辑:蒋旭辉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